根據貝恩咨詢公司近日發布的報告,2009年中國奢侈品市場增長了近12%,達到96億美元,占全球市場份額的27.5%。預計未來5年,中國奢侈品市場將會達到146億美元,占據全球奢侈品消費額的首位。根據麥肯錫發布的一項調查數據,2009年中國市場50%的奢侈品消費主要就是由“送禮需求”構成的。(4月20日 新華網)
作為禮儀之邦,禮尚往來原本是再正常不過的事情。雖然國人對“奢侈”二字有著別樣的敏感與糾結,但隨著居民消費能力增強,對“奢侈品”的概念也在不斷更新。然而,奢侈品市場的“朝氣蓬勃”總讓人懷疑:奢侈品的消費者是否與權力有著密切的關系?
憂慮來源于現實生活。華中科技大學社會學系教授陳志霞指出,中國的奢侈品消費規?傮w上是異常的,因為大多數人的財富水平還達不到消費奢侈品的程度。而北京一家媒體隨機抽取該市法院2005-2007年間審理的100件受賄案進行分析,結果表明官員過年時收受的禮單中,轎車與房子分列第二和第三,名列第一的是“小件奢侈品”,特供官員奢侈品已然形成產業鏈。
正所謂“楚王好細腰,宮中多餓死”。一旦官員有著收受奢侈品的喜好,這種特殊需求便能刺激市場供給,奢侈品市場的興旺發達自然也一樣。然而,在現有權力約束機制中,只能見到已被查處腐敗官員收受奢侈品的瞠目記錄,卻難見預防機制發揮威力,更鮮有腐敗分子直接因為收受奢侈品而落馬。
讓人不可思議的是,一些官員對超出個人收入水平的奢侈品消費并無收斂之意,而相關監察部門似乎也未引起重視。因“天價香煙”牽出腐敗案的周久耕,平時張揚的奢侈品消費緣何沒有引起反腐機構注意?檢察日報在2006年披露,有相當一部分貪官把子女送往國外“留學”,其中既有借此貪污受賄者,更不乏龐家鈺那樣的“裸體做官”者。這些官員的開支遠超正常收入,難道沒有露出一點“狐貍尾巴”?
就奢侈品本身而言,作為昂貴消費品本無罪過,只要有實力消費就無不可。但奢侈品與權力之間的曖昧關系,警示權力的不受約束。因此,唯有緊盯住官員奢侈品消費的蛛絲馬跡,斬斷奢侈品與權力交易的背后鏈條,才能維護公眾的權益不受侵犯。
盯緊奢侈品消費背后的腐敗需求
2010-04-21 00:00 新華網
贊助商鏈接
網友評論
已有10人評論,點擊查看
新 聞
推薦排行熱點
- 1安信地板3種產品被檢不合格 表示將立即整改
- 2蘇泊爾產品信任度大幅下降 2012年表現不會很
- 3國產奶粉苦撐兩年首次提價 稱不漲價生存成問
- 4光明新鮮屋牛奶月內漲價 其他品牌暫不跟進
- 5婚戀網站“三托四騙”泛濫 實名制或成治騙良
- 6安信董事長承認三項指標不合格 稱將負責到底
- 7“真假喬丹”引發名人搶注爭論
- 8壓歲錢坐地起價 網友戲稱春節簡直是春劫
- 9山寨版春晚禮服網上熱銷
- 10圓通等多家快遞公司半歇業 部分開業公司加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