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加息了,每個月的房貸月供要多交多少錢?”“我的三年期定存要不要取出來轉存?”“加息對什么投資產品有利?”昨日,本報記者接到多名熱心讀者的來電,一致關注加息之后如何理財的問題。事實上,加息對百姓的日常儲蓄、貸款、投資理財等方方面面都會造成影響。為此,本報特別策劃了本期專題,希望能為讀者們提供更好的理財建議。
儲蓄
一年期定存42天內轉存劃算
自央行10月19日晚間發布上調金融機構人民幣存貸款基準利率消息后,昨日,不少儲戶開始將銀行定期存款取出進行轉存,以享受新的利率。據計算,一年期定期轉存需42天內才有利。
此次加息,三個月、半年、一年期、二年期、三年期、五年期的存款利率分別提高了0.2%、0.22%、0.25%、0.46%、0.52%和0.6%,被稱為非對稱加息。與以往加息不同的是,一年期以下的存款利率上調幅度小于貸款,一年期以上的存款利率上調幅度大于貸款;一年期存款加息幅度不是過去的0.27個百分點,而是0.25個百分點,五年期以上存款利率一次就提高了0.6個百分點。而活期存款利率保持不變,仍為0.36%。
由此,假設一位央行客戶有1萬元,按照加息后的三個月、半年、一年期、二年期、三年期、五年期的存款利率來計算,這位顧客利息分別增加了20元、22元、25元、46元、52元和60元。
到底哪種客戶辦理轉存最劃算?業內有人提出“轉存臨界點”的計算方法:360天×存期(年)×(新定期年息-老定期年息)÷(新定期年息-活期年息)=合適的轉存時限。以目前實際存款利率計算,新定期年息為2.50%,老定期年息為2.25%,目前的活期年息為0.36%,公式為:360×1×(2.5-2.25)÷(2.5-0.36)=42天,即合適的轉存時限約為42天,以此類推可以得出二年期約84天、三年期約126天、五年期約210天。也就是說如果客戶存款是在上述相應天數之內,此時轉存就有利。否則,還是不要轉存,等著下次加息。
商報點評:業內人士稱,由于存在繼續加息的可能性,建議客戶存款期限不要太長,一年左右較為適宜。這樣一旦利率再次提升,投資者存款到期后可迅速轉存享受新利率。還有專家表示,盡管此次加息將利率上調至2.5%,但和3.5%的CPI相比,實際利率是負數,建議擺脫負利率影響還必須考慮其他投資渠道。
理財產品
多數品種受益 關注短期產品
在“負利率”時代,定期存款、憑證式國債這些相對無風險的保守型理財產品無法戰勝高企的CPI(居民消費價格指數),而商業銀行理財產品風險普遍偏低,且收益率一般高于同期儲蓄存款利率,以此博得了不少穩健型投資者的偏愛。由于國債、債券等投資產品的利率與基準利率關系緊密,因此進入加息周期后,相關理財產品收益率將有所上揚。
銀率網理財產品分析師認為,此次加息后尤其是在進一步加息預期增強的背景下,銀行間債券市場的市場利率有望進一步走高,這將導致以市場利率為標桿的人民幣理財產品收益水漲船高。
另外,信托產品也能搭上“加息”的便車。國家理財規劃師專業委員會秘書長劉彥斌認為,信托產品的收益和市場利率關系也比較大,銀行加息后,信托產品收益也會相應地被調高。而結構型理財產品的收益率則不會隨著加息明顯上升,結構型產品更多的還是要看其設計情況和標的物的市場波動。
但劉彥斌也指出,本次加息力度僅25個基點,由于理財產品的收益率一般僅比銀行同期存款利率略高,因此大多數理財產品恐怕依然“跑不贏”通脹。
雖然加息能夠提升部分理財產品的預期收益率,但是對存續期間的固定收益產品來說,加息有時并不是個好消息。據了解,在2004年10月29日-2007年8月21日,央行在不到3年的時間里連續8次加息,使得某股份制銀行此前發行的一款五年期理財產品收益率不及銀行定存,該銀行不得不將這款產品提前中止。同時,記者還了解到,部分銀行規定,保本理財產品若遇投資者提前贖回,不能100%保證本金。因此,劉彥斌建議投資者,在購買銀行理財產品宜短不宜長,盡量關注一些一年以內、流動性較強的品種。
“另外,利率提高不排除促使人民幣進一步升值的可能性,持有外幣的投資者應該考慮結匯。”劉彥斌說。
商報點評:理財產品收益率往往與基準利率聯動,加息后銀行理財產品的收益率必然有所提升,但幅度也會相應地追隨利率調整步伐。目前來看,央行再次加息的可能性依然存在,投資者應考慮中短期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