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秋季水果開始上市。冬棗是其中之一。
冬棗種類多,價格有高有低,但棗中貴族,那一定是大荔冬棗。
市面上打著“大荔”旗號的冬棗很多,為了找到正宗地理標志保護的“大荔冬棗”,中國質量萬里行·食品安全萬里行查驗團隊實地走訪冬棗“第一縣”——陜西大荔縣。
大荔縣地處關中渭北平原東部,黃、洛、渭三河在此匯流,當地土壤以粘質壤為主,有機質豐富。伏旱少雨,夜涼晝熱,溫差較大,使得冬棗格外脆甜。
“南荔枝,北冬棗”,我們大荔受氣候和地理位置影響,品質更優,營養更好。站在萬畝棗園之中,陪同我們的周巍說,大荔種植冬棗的歷史有2000多年,從西漢時開始,在大荔沙苑一帶就栽植棗樹,盛唐時,已是皇家采摘冬棗的御用之地。
農產品的種植往往五花八門,種植戶一般都憑老經驗隨心種植,但大荔冬棗卻大不一樣,從產地環境有國家標準要求(NY 5013-2006);生產管理過程嚴格遵照《大荔冬棗生產技術規程》,產品質量更有國家標準(NY 5086-2005 );《農產品質量安全法》是每一個大荔種棗人心中的基本法。正是因為那些嚴格的條條框框,才使得’大荔冬棗”聲名遠播。
“我們大荔冬棗現在遠銷加拿大、日本等國家,農產品是賺美元的,每斤的售價合人民幣超過100元。” 小坡村的村民許強宇跟我們介紹,他過去在北京打工,辛辛苦苦一年也掙不了兩三萬。現在回鄉種植冬棗,一年收入20多萬元。當地村委的工作人員說,全村80%以上在外打工的青年都已回村就業創業,村上的冬棗種植戶都開上小汽車了。
小許是土生土長的大荔人,他說正宗大荔冬棗挑選有四條:一是個頭大。大荔棗果子個頭大,而且果實形狀近乎圓形,果面光潔平整;二是果皮薄而酥脆,完熟期呈淺黃片狀赭紅色,看著就讓人食欲大開;三是肉質細嫩,果肉呈現出淡淡的乳白色,口感細嫩酥脆,而且肉質肥厚,棗核很小,咬下去的每一口都是嘎嘣脆;四是味道香甜,大荔冬棗的甜度能達到30度,是蘋果平均甜度的兩倍還多。咀嚼的時候,怡人的甜度伴著清爽的汁水從果肉中流出,滿口生津。
“一日三顆棗,百歲不顯老”。大荔冬棗不但好吃,營養價值還高。每100g大荔冬棗含維生素C達380~600mg,是蘋果的80倍以上。
除此之外,其中還富含天門冬氨酸、蘇氨酸等19種人體所需的氨基酸,對于防治冠心病、高血壓,保護肝臟都有積極作用。
穩定的高品質,離不開高新技術。據周巍介紹,在農業技術專家指導下,冬棗種植方法連年更新。現在控制使用化肥和農藥,靠種苗技術控制冬棗成熟上市時間,一般能提前近兩個月。同時,通過判斷每一粒冬的成熟度,適時采摘,保證壞果率低,加上成熟的物流配套體系,消費者收到的冬棗基本能和我們在當地吃的口感差不多。
“一夜金風送棗香,相逢但說果中王。”大荔縣數萬名棗農的智慧與辛勤勞動,讓我們足不出戶,在考拉平臺就能品嘗到大荔冬棗那一口嘎嘣脆的甜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