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米作為整個東南亞地區的主食,被人們所依賴!日常飲食離不開大米,大米的生長需要肥沃的土壤這是咱們的常識,那么在鹽堿地里是否能夠培養出營養豐富、口感極佳并且產量更高的大米呢?
很驕傲的告訴大家,這個創舉已經實現了。而這創舉的實現開始于中國水稻之父袁隆平院士的一個夢想。袁隆平曾在三亞“袁夢計劃”現場表示過,在鹽堿地上種水稻,是他的第3個夢想,這一技術既可改良鹽堿地和沙漠地區的生態環境,又可為沙漠地區的貧困人口解決口糧問題,并實現種植戶收入翻番。
這個夢想的實踐便是開始于興安盟。興安盟,是內蒙古自治區盟,地處內蒙古的東北部,東北與黑龍江省相連,東南與吉林省毗鄰,南部、西部、北部分別與通遼市、錫林郭勒盟和呼倫貝爾市相連。其處在北緯46度大興安嶺南麓生態圈、守著阿爾山和萬畝林場,是世界公認的寒地水稻黃金帶,有純凈無污染的天然河流水源和有機質含量高的黑色土壤,是個物寶天華的地方;但同時,興安盟也有上百萬畝的鹽堿地,而“袁夢”卻恰恰是在這樣的鹽堿地里實現的。
“陰陽學說”提出世間萬物皆相生相克,鹽堿地雖然土質惡劣但卻能降低病蟲害、土壤更純凈,無需施肥,也不打農藥,這樣生長出來的純天然、純綠色的大米不同于傳統大米的酸性,而是HP值在7.3左右的堿性,弱堿性的鹽堿地大米自帶一股清香,口感香甜滑彈讓人很容易就愛上。而且富含維生素B、維生素C、維生素E、煙酸等營養元素和鈣、硒等15種微量元素,營養價值更高。
2018年興安盟袁隆平水稻院士專家工作站正式掛牌,不久后這個標志著世界第一個耐鹽堿的產業線性試驗區在pH值為8.8-9.6、鹽度含量為5-6‰的重度鹽堿地中,真的培育出了鹽堿地大米,而且產量遠遠的超出的預期的效果。試想一下,現在全球有9.5億公頃的鹽堿地,其中亞洲就占有3.2億公頃,而我國更是擁有15億畝的鹽堿地,其中有2.8億畝鹽堿地可以利用。按照鹽堿地未來畝產200-300公斤計算的話,糧食增產將達到數百億公斤,這就意味著可以養活更多的人口。
興安盟大米可以說“一夜成名”,2018年以來,先后被授予“內蒙古優質稻米之鄉”、“2018中國十大大米區域公用品牌”、“2018十大好吃米飯”、“中國草原生態稻米之都”,入選2020年全國第十四屆冬運會唯一指定用米,這么多的榮譽鋪天蓋地接踵而至,我想這里有很大一部分是鹽堿地大米的功勞。
我國都市快節奏生活讓更多人飲食不規律,導致每年胃病的群體都在大幅度增加,有很多年輕人和老年人會覺得吃完米飯會有“燒心”的感覺,大米本身沒有問題的,主要是因為胃酸分泌異常,加上普通大米是酸性的,就會出現在吃過米飯后反酸、燒心的癥狀。所以像這樣的人群就更建議食用鹽堿地大米,綜合胃酸就不會那么難受。當然普通人也宜食用鹽堿地大米,肉類大都呈酸性,酸堿綜合更健康。
興安盟的鹽堿地大米源自內蒙古松嫩平原,是世界三大蘇打鹽堿地之一,出售的每一粒大米都是當季新鮮米,品質保障、全程溯源、米香濃郁只要吃上一次絕對的愛上它的味道。既然米飯是我們的日常,那么沒道理不選擇口感更好、更加綠色健康的鹽堿地大米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