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隨著健康意識的增強,很多人對膽固醇退避三舍。尤其是老年人,更是把膽固醇當作洪水猛獸,恨不得天天吃素。但是一昧追求低膽固醇真的好么?在人體中,膽固醇是構成細胞膜、轉變成膽汁酸鹽、合成類固醇激素的重要組成部分,還能夠調節脂蛋白代謝。總之,有關膽固醇的事情,需要理解以下7個要點。
1.按目前研究證據,血漿膽固醇水平較低,可能增加全因死亡風險,包括抑郁、焦慮等問題的風險,而且也不利于預防心腦血管疾病。
2.目前各國都取消了健康人的膳食膽固醇限量,所以日常膳食當中,與其考慮膽固醇攝入量是多少,不如考慮各類食物比例是否合理。
3.膽固醇主要是身體合成的,食物中吃進來的是一小部分。大部分人在食物攝入量增加時,自動減少身體合成的量,保持血膽固醇水平基本穩定。
4.膽固醇只存在于動物性食品當中。刻意不吃含有膽固醇的動物性食品,沒有替代食材和營養增補劑,沒有營養專業人員來幫助安排膳食,有可能造成營養不良問題,反而可能增加癡呆發生風險。
5.如果醫囑需要降低血膽固醇水平,應當更多地考慮增加體力活動,降低腰圍和體脂率,同時改善飲食內容。與其只考慮食物的膽固醇含量這一個指標,不如好好想想食物的營養價值高不高,食物的比例是不是合理,烹調方法是不是健康。
6.遵循中國居民膳食指南,或地中海膳食模式,有利于減少心腦血管疾病和癡呆發生風險。如果以前吃太多的肉類,不妨適度減少肉類攝入量,把一部分肉換成少油烹調的魚類,以及堅果油籽類。
7.增加全谷雜豆比例,攝入足夠的膳食纖維,降低身體對食物膽固醇的利用率,都有利于維持良好的膽固醇水平。從植物性食品中獲得健康好處,而不是一味排斥魚肉蛋奶等動物食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