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關于反季節水果的謠言流傳已久,比如激素和催熟劑含量很高,會使得食用后的兒童性早熟;老人吃了不會滿足身體所需,造成營養不良;水果的貯藏和運輸中使用乙烯催熟,會使得人體食用后身體不適。那么,反季節水果真如流傳所說,營養差甚至還有害健康嗎?
反季節水果通常有三種形式。一是長期保存。隨著果蔬的長期保鮮、保存技術迅速發展,把“應季”的果蔬保存到冬季是非常容易實現的。比如在溫暖的季節,利用冷藏等保鮮技術,將一部分常見水果保存到冬季,幾乎可以滿足全年的供應。二是“大棚種植”。在寒冷的冬天,大棚里依然溫暖如春,果蔬可以正常生長結果,滿足人們的需要。三是異地種植。植物在某地是反季節的,在另一個地方卻正當時。比如很多蔬菜在冬季的北京都過時了,而在廣東、海南等南方地區卻生機盎然,都屬于當地的應季果蔬。
此外,即使是應季水果,在種植過程中也會使用農藥,這并不能說明反季節水果更有害。而且,不論是反季還是應季水果,現代種植過程中都會用到一定量的植物生長調節劑,也就是大家所說的植物激素。除此之外,所有水果也都天然含有一定量的植物激素。不過,植物激素的效力一般都很低,且與人體激素的分子結構和作用機理都不一樣,并不會對人體產生不良影響。
其實,植物生長無非光溫水肥4個條件,只要條件適合,無論什么季節都一樣生長。反季節果蔬其實沒有那么不好,相比沒有果蔬的冬天,反季節水果對人們營養的獲取和補充,尤其是維生素和礦物質的獲取,還是有很大幫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