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以來,中國人都喜歡把湯作為一種高營養的食物食用。吃肉不如喝湯,煮的時間越久,湯的營養就越高。作為全家人的掌上明珠,寶寶們自然也少不了喝下,一碗又一碗的湯湯水水。但其實,湯水對于孩子來說,并沒有什么神奇的營養功效,反而喝多了并不好。
想要寶寶吃喝有營養,最重要是食物的「營養密度」。簡單來理解,就是食物中得有讓孩子吃飽有力氣的能量,還得有能讓孩子長身體的那些成分,比如:蛋白質,維生素,礦物質。不同類型的湯水營養成分略有差異,但其中99%以上幾乎都是水和脂肪,只有極少量的蛋白質和礦物質會溶解在其中。
有些家長會說,孩子牙齒沒長出來,硬的吃不好,只能多吃湯水軟食。但長期吃湯湯水水的軟食,會降低寶寶咀嚼的次數,導致寶寶咀嚼吞咽能力的發育遲緩。而且寶寶的胃容量有限,而湯水中最主要的成分就是水。一碗湯水下肚,短時間內胃里幾乎被水分占據,很快便產生了飽腹感,影響固體食物的攝入。寶寶最直觀的表現便是,喝了湯以后就飽了,吃不下其他的食物。不過湯水在胃里逗留的時間非常的短,很快寶寶又會覺得餓了,很多家長便會提供點心或零食來滿足寶寶的饑餓感。長此以往,很容易養成不健康的飲食模式和習慣,非常不利于寶寶的生長發育。對于嬰幼兒來說,湯水是一種復雜的存在。湯湯水水的美味,給寶寶嘗嘗,自然是沒有問題。但如果想靠喝湯,去給孩子補充營養,或者代替各種膳食的攝入,是一種錯誤且危險的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