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人創立的第一家啤酒廠
2023-07-26 中國酒業協會文化報 點擊:次
在之前的歷史資料中,東三省啤酒廠被認為是國人建立的第一家啤酒廠,建廠時間為1904年。這一說法不知來自何處。但在《中國釀酒科技發展史》一書中,這一時間被推遲至1914年,書中提到:“1914年,[由]清朝候補道李席珍發起,在哈爾濱傅家甸建立了東三省啤酒廠;1914年,國人王立堂等4人,在哈爾濱八區又建起了一個五洲啤酒汽水公司,年生產能力100萬瓶啤酒。”
如果這個時間點準確的話,那么國人建立的第一家啤酒廠可能并非東三省啤酒廠,而是張咀英在天津創立的松盛大麥酒廠。松盛建廠時間在1902年前后,但至1907年才釀造出推向市場的啤酒。也有說法,說這家酒廠是1904年成立,地址在金家窯大街,后經過兩次改名,1905年改名為華萼啤酒公司,1912年又改稱醒獅啤酒公司。
在《格致匯編》的《西國造啤酒法》(1878年)一文中,編者曾以“昨接天津胡君來信,問西國啤酒補身之功用甚大,而西人飲之者極多”一句引出啤酒的制作工藝文章。但這個胡君很可能只是一個虛稱,是用讀者來信的形式引起下文,以增加報刊文章的趣味性。當然,這個虛指也確實有些道理,因為天津開埠時間較早。開埠后,殖民者在天津強占租界,天津也就成為較早進行通商貿易的口岸之一。啤酒也隨殖民者來到天津,當地人對啤酒的認知時間也較早。
張咀英的生平信息還有待于進一步查證,現在只知道他是河間府河間人(今河北省河間市),生于1859年左右,后移居天津。在天津檔案館中存有一份他的手跡,題目是“為抵制日貨事致天津總商會的函”。具體內容如下:
敬啟者,日人貪殊,肆行侵略,奪我高麗,滅我臺灣,據我旅順,今更霸我青島。始惟剪我翎毛,今更噬及心服,及今不圖,國亡無日。然使漫無方針,空逞五分熱氣,不惟無補,而為害更劇。鄙人統觀大局,抱實行抵制日貨,別無善策,其抵制之法,莫妙先設一空場,將舊日已來之日貨,令各號各開清單,共會聚于該場。由公會派人代為出售,密勸各家今后不準再來。更派人日日偵查,有再來此,即妥為禁繩。此實無上之善策也。鄙人閉門思過,雖斷交游,尚知愛國,是否有當,諸希見原。祗頌。會禮。
張咀英頓首
中華民國八年五月十四日到
一戰期間,張咀英還曾經將啤酒出口到新加坡。具體由天津針市街的廣東商人潮幫宏恒號以及僑居新加坡的華商振源號代理,先將啤酒由天津轉運到汕頭,再搭太古輪船運到新加坡。當時因為交戰,新加坡政府認為啤酒是德國貨,不允許上岸。張咀英先后請外交部特派直隸交涉員王麟閣以及天津商會出具證明,證明“醒獅啤酒公司純系華股組織而成,所出啤酒又系載明華商自制,不特無德商股本,亦無他國洋商附入股本”。憑借純正國貨身份,天津啤酒才得以順利出海。

掃碼投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