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深圳市市場監督管理局發布了關于開展研發與標準化同步示范企業評價工作的通知,受到深圳中小型企業的關注。據悉,此次發布的政策主要適用于專家對中小型企業的研發和標準化建設進行綜合評定,通過評價的中小型企業可以獲得深圳市相應的資金資助。有關專家認為,這種評價方式能夠鼓勵中小型企業及時將研發成果轉化為標準,提升市場競爭力。
深圳市是我國高新技術產業聚集地,隨著科技的發展和創新,深圳涌現出了一大批新興技術、新工藝和新產品,一部分企業在標準化建設領域中出類拔萃,走在了制定國際和國家標準的前列。然而,許多中小型企業有著不俗的創新能力,但因標準化意識薄弱、標準化人才缺乏,使其在標準化領域處于較為落后的位置。
為了提高中小型企業對標準化建設的重視,深圳市市場監管局出臺了有關研發與標準化同步示范企業建設的相關文件,調動深圳市中小型企業投身于深圳標準化建設的積極性,通過運用和制定標準在標準化領域搶占先機從而獲得話語權。俗話說“得標準者得天下”,本次政策的出臺就是為了能夠讓深圳的中小型企業在標準化領域中成為優勝者。對于中小型企業來說,想要在行業內占領一席之地,離不開標準化的支持。本次深圳市市場監管局出臺有關研發與標準化同步示范企業建設的要求,符合深圳標準化改革的方向,能夠為深圳市中小型企業在標準化建設中提供一定的資金和技術支持,并且鼓勵中小型企業培養標準化技術人才。
本次的評價工作主要以深圳市標準化指導性技術文件《研發與標準化同步示范企業評價指南》為評價依據,要求各有關企業按照文件自行評價,企業自評合格后即可向深圳市市場監督管理局申請進行研發與標準化同步示范企業評價,通過評價的企業,可按照《深圳市打造深圳標準專項資金管理辦法》的規定,獲得不超過20萬元的資助,每年深圳市相關資助項目最多可達20項。
據了解,自2009年深圳市成立市場監管局以來,深圳市的知識產權和標準工作就歸該局統一管理,并且形成了“技術專利化,專利標準化,標準產業化”的新格局,推動了深圳的標準化建設,并且培養了一大批標準化人才。有關數據顯示,截至2016年12月,深圳市專利授權共75043件,發明專利授權共17666件,PCT申請共19648件,有效發明專利95369件,其中許多企業善于將專利成果轉化成為國標或國際標準。總部設在深圳的華為集團和中興通訊都在國際標準化領域取得了驕人成就。
“對于中小型企業來說,由于標準化人才和技術的不足,使其在標準化建設中處于落后地位。出臺這一政策,就是要鼓勵更多的中小型企業投身于標準化工作中來。”深圳市市場監管局標準處負責人對記者說,該政策出臺以來,已經獲得了許多中小企業的關注,紛紛表示要加入到這一行列中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