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如今,通過網絡進行海外代購成了一種流行的生活方式。殊不知,在大家以為可以快捷、便宜地買到國外品牌商品時,也有可能買到假貨。前不久,徐州市警方召開新聞發布會,通報了一起涉及6省20余市的特大跨國制售假冒注冊商標商品案,警方抓獲主要犯罪嫌疑人25名,繳獲贓物2萬余件,涉案金額3000余萬元。此類案件頻發,給人頗多警醒。
冒牌免稅店帶出黑色利益鏈
去年10月,徐州市公安局景區分局珠山派出所接到群眾報警,稱在網上一家“免稅店”購買的某國際知名品牌化妝品,外包裝粗糙,用起來不太對勁。經鑒定,這一產品為假貨。警方順著這條線索查下去,一條以“海外代購”名義進行中轉銷售假冒注冊商標商品的利益鏈條浮出了水面。
警方調查發現,這家“免稅店”主要銷售女性化妝品,供貨商來自山東威海。警方最終將目標鎖定在浙江的兩處制假工廠。“這兩個廠是一個家族式企業,去年四五月份開始生產,主要通過當地的大型批發市場和微商銷售。”徐州市景區公安分局法制大隊教導員王順說,制假工廠的生產十分隱蔽,一個藏在居民區里,另一個在一家正規工廠中租用了一部分廠房,而且還有自己的流水線。
這條遍布山東、浙江、江蘇、廣東、北京等地的黑色利益鏈為制假、售假者帶來了暴利。一支國外知名品牌的眉筆,正常的市場價要近30元,而在制假廠里,生產成本只有不到9毛錢,中間商以七八元拿貨,到了“免稅店”也不過11元。制假工廠的老板曾拍攝了自家的生產線,發在“朋友圈”中炫耀:“這是我的印鈔機。”而那家“免稅店”的店主,在幾個月時間就凈賺百萬元。
假貨每月銷售量超萬件
通過仿冒包裝,再加上價格優勢,讓蒙在鼓里的消費者紛紛中招,受害人遍布全國各地。
“他們把產品從國內寄出去,再從國外發回來。”王順說,這些人利用國內外無縫對接的物流優勢,讓產品在海外“兜一圈” ,讓消費者信以為真,就這樣把來自“黑工廠”的假貨搖身一變成了“國際知名品牌”。
為了掩人耳目,增加“可信度”,在“免稅店”的銷售終端,犯罪嫌疑人利用刷單增加銷售量,通過好評返現等手段增加好評率。他們還繳納高額推廣費用,與網絡公司簽訂推廣協議,增加產品推廣,獲得排名,并用自己銷售的假冒產品與更劣質的產品進行比較,顯得自家貨更好。警方發現,在這樣的層層包裝下,那家“免稅店”的銷售排名一度占據了某網絡平臺的第一名,每月銷售量都超過萬件。
在生產環節,他們也是費盡心思。比如有消費者在網上指出問題,信息會及時反饋給制假工廠,他們會以此不斷改進工藝,提升客戶“滿意度”,達到以假亂真的目的。
網購遇假貨,留存證據是關鍵
“網絡制售假、侵犯知識產權等非接觸式違法犯罪日益增多、手段日趨隱蔽,給市場秩序造成重大沖擊,給消費者權益帶來隱形陷阱。”徐州市公安局副局長劉麗濤說,2016年,他們接受侵犯知識產權和假冒偽劣類案件589起,與有關行政部門開展聯合執法清查打擊行動79次,截至目前已搗毀窩點81個,抓獲嫌疑人281人,涉案金額達3.89億元,F在市面上出現的假冒注冊商標商品,其主要銷售渠道就是網上購物、微信、海淘或代購以及加盟店鋪的形式。
那么,對于消費者來說,如何才能積極防范并大力抵制假冒注冊商標商品呢?警方提醒,在購買商品時,一定要索要憑證,如發票、入關單、代購發票等,掃描二維碼了解相關價格和產地,價格明顯不符的應多注意。對一些網站上的推廣要做好判斷,對于海外代購,需要通過正規渠道,不要盲目相信包裝上的發貨地址。當前,很多微商通過微信發布貨物的照片,要注意該類商品的產地、進貨渠道是否正規。
警方提醒,消費者一旦在網購中發現假貨,要注意保存好相關證據。比如產品的名稱、型號、特征;店鋪的銷售負責人、聯系方式、交易賬號;相關的購貨記錄、發貨憑證;店鋪和相關產品的介紹截圖等。此外,大家可以通過銷售平臺、工商部門進行投訴,對涉及犯罪的要及時向公安機關報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