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國家品牌戰略頂層設計同步,北京在全國率先掀起新一輪品牌升級浪潮。2017年5月10日,首個“中國品牌日”,由權威媒體、協會、研究機構聯合發起的的“大品牌510工程暨北京品牌月”正式啟動。
偉大時代需要偉大品牌點睛。中國經濟高速增長近四十年,正是從“中國制造”不斷向“中國品牌”奔跑的過程。作為首都的北京,既是民族品牌的重要誕生地,也是全國、全球品牌的匯集地。在首個“中國品牌日”,在北京這片品牌熱土上,如何推動對品牌從模糊認知到理性認識,從品牌概念到品牌價值,從品牌標識到品牌溢價,是“大品牌510工程暨北京品牌月”的核心目標。
此次活動由中國商業文化研究會、中國商業聯合會等6家“中字頭”協會,北京品牌協會、北京市商業聯合會等15家“京籍”協會,以及北京商報社和北京時間等媒體機構,中國人民大學商學院、聲譽研究所、北商研究院等研究機構聯合發起。
據組委會相關負責人介紹,“大品牌510工程暨北京品牌月”的核心理念是“從大品牌到偉大的品牌”,主要包括品牌展示、品牌促銷、品牌培訓、品牌交流、品牌對話、品牌傳播等版塊,期間將發布“北京百強品牌”、推動“百家品牌進社區”,以及開展“品牌訓練營”,搭建國內最大的品牌提升平臺。
在組委會秘書長、北京商報社總編輯李海看來,不能脫離新技術、新模式去孤立地談品牌,也不能脫離組織力、影響力、創新力,去孤立地談品牌力。品牌建設是一個系統工程。“大品牌510工程”包含了一系列的品牌提升內容,品牌訓練營、品牌研究案例庫、品牌大篷車、品牌價值觀提煉,分行業、分業態的品牌競爭力評價,近期還將發布品牌百強榜,舉辦一年一度的北京商業品牌大會,年底發布首都品牌藍皮書。這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完成的,這是一個全民參與的新長征。關乎每個消費者的切身利益,也關乎一個國家的品牌尊嚴,更重要的是,關乎國民經濟的轉型升級。
中國經濟報刊協會會長莫新元表示,從表面上看,品牌只是一個企業或產品的標牌,實際上,品牌作為一種差別化的標志,代表著企業的價值觀和它所倡導的生活方式,一個好的品牌就能通過它的品牌號召力把與它有相近和相同價值觀和生活方式的顧客集成在一起,給企業帶來競爭優勢。區域品牌能夠集成區域內的顧客資源,帶來區域競爭優勢;全國品牌能集成全國范圍內的顧客資源,帶來全國性競爭優勢;同樣,全球品牌能在全球范圍內集成顧客資源,帶來國際競爭優勢。莫新元認為,品牌的核心是信任,信任是相信并敢于托付。人們只有信任某品牌,才會去購買。不能獲取信任或信任程度較低的品牌不能形成影響力。所以,信任是除經濟資本、人力資本之外的又一種重要的資本。
中國商業聯合會副會長張麗君表示,目前我國品牌關鍵核心技術掌握力還有所不足,創新體系尚未完善,企業價值鏈還比較低端,國際品牌建設比較緩慢,中國的國際知名品牌在全球占比不足3%,中國還要“擦亮”自主品牌,由中國速度向中國質量轉變。
在中國商業文化研究會執行會長范識宇看來,我國未來要把更多的目光投向與消費者最密切相關的商業服務業,除了要按照商業規律研究消費者的消費特點之外,還要把文化與商品緊密融合。
中國行業報協會執行秘書長劉燦國表示,中國缺乏從大品牌到偉大品牌、從制造到消費全流程培養品牌的土壤,隨著電商的快速發展,人們對低價產品過度追求,假冒偽劣產品再次抬頭,很多商品為了“迎合”消費者忽略了自己的品質,這不利于我國加速樹立自己的品牌。引導消費環境,講好中國品牌故事,是媒體人義不容辭的責任。
“知名品牌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形成的,只有時間才能讓品牌真正沉淀下來“,北京烹飪協會會長云程認為,品牌是無形資產,是差異化競爭最強有力的手段,在同類型門店越來越多的今天,知名品牌是性能優惠和服務有保障的象征,能夠幫助消費者減少在購買決策中的風險。
北京老字號協會會長劉小虹也表示,中國品牌日和北京品牌月的設立有利于引領消費。她認為,消費者現在在市場上購買商品,都是根據自己的經驗和認知和口口相傳來判斷的。
“一家善于做品牌的企業,一定是善于做企業傳播的”,聲譽研究所大中華區總經理潘少華指出,做好聲譽是做好品牌的前提,一個優質的品牌一定在消費者心目中構建強大的印象,因此才能構建消費者真正信任和尊重。
“作為新媒體的代表,北京時間愿意發揮自身優勢,全面參與北京品牌月的百強品牌的發布活動,發揮我們直播與短視頻新媒體優勢,在百家媒體活動展示活動做好直播,講好周圍故事,傳播品牌的意義。”北京新媒體集團總經理金鵬表示。
據組委會介紹,“大品牌510工程”,已經得到了180家媒體和百余家企業的積極響應。
組委會秘書長、北京商報社總編輯李海向在場來賓介紹了“大品牌510工程”活動的主要情況和活動安排。
“大品牌510工程暨北京品牌月”啟動儀式后,6家“中字頭”協會、15家“京籍”協會,以及多家媒體、研究機構合影留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