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中國旅游研究院報道,5月20日,由中國旅游研究院提供學術指導,河南大學、河南省旅游局、開封市人民政府主辦的“國際文化旅游名城研討會”在河南大學明倫校區舉行。
河南大學副校長張寶明、開封市副市長孫曉紅、河南省旅游局副局長朱建偉分別致辭,戴斌院長、開封市政協副主席、旅游委主任劉震分別發表了主旨演講。
會上,河南文化旅游研究院院長程遂營教授發布了《國際文化旅游名城研究報告》,在國內首次對國際文化旅游名城的評價指標進行了界定,填補了國內研究的空白,對指導國際文化旅游名城建設具有現實的指導意義。戴斌認為,河南歷史文化厚重,但旅游開發不是智力游戲,不妨再輕松些。開封在文化的可親可近方面,為旅游發展提供了樣板。小宋城、清明上河園、運河兩岸的豫劇表演,都是讓本地人與外地人感到舒服的文化旅游創新。
中國旅游研究院院長戴斌在題為《文化旅游要面對當下、面向世界、面向未來》的演講中表示,如何讓厚重的歷史鮮活起來,這是一個議題。也是一種一種文化,旅游與文化相結合才能夠更好的讓旅游消費者在出門游玩的時候更加感受到中國的文化內涵,提高全民文化素養,也是符合習總書記的文化改革的精神。他表示,文化只有活在百姓手中,才有生命力。對于過去的歷史,我固然需要研究,去承傳,去發現。然而,我們需要做的還可以讓市民和游客看得見、摸得著,有品質、可體驗。文化旅游的傳承和發展,想要讓跟多人理解,明白,就要用世界聽得懂的語言,講述歷史本身的文化故事。中國的文化需要走出自己的神壇,需要雅俗共賞,要更大程度上的走向普通大眾的日常生活。只有那些能夠打動人們日常生活中情感的項目才有保持長久的生命力。只有這樣,它們才是個有血有肉的真實存在的人,亦或者是曾經所表現出來的客觀標記,而不是一個被科技和物質操縱的一串符號。他希望文化旅游開發不再只是復古一座城,而不關注已經定居在那里,生活在那里的普通人。他建議未來文化旅游城市的戰略布局,更要注重資本的力量,發揮市場經濟,商業主體的積極性和引導;要重視科技的作用,同時要尊重彼此之間的差異,進行包容性的創新。
研討會上,河南文化旅游研究院院長程遂營教授發布了《國際文化旅游名城研究報告》,對國際文化旅游名城的評價指標進行了界定。《報告》認為,文化旅游是一種有內容的生活方式,文化旅游代表著城市品牌和城市精神,文化旅游是雙加雙創最活躍的領域。作為沒有天花板的產業,文化旅游是最具IP特征的產業和主客共建共享的事業。《報告》表示,國際文化旅游名城建設承載著城市復興和地方經濟發展的重大使命,國際文化旅游名城建設是統領和協調城市各方面建設的總體戰略,推進全域旅游即是推進國際文化旅游名城建設。《報告》正式提出國際文化旅游名城評價指標,其中包含10項一級指標、35項二級指標。
下午,與會代表就國際文化旅游名城的建設進行了深入研討,中國旅游研究院李仲廣副院長、產業所楊宏浩副所長、河南大學劉坤太、桓占偉、陳楠等教授和來自安陽、焦作、開封、南陽、洛陽、信陽等地旅游局領導,以及開封清明上河園景區、鄭州天人文化旅游公司等旅游企業領導,結合國際文化旅游名城建設圍繞各自關心的問題展開了研討。
研討會上,我院與開封市人民政府、河南大學簽署了三方戰略合作協議。三方將在國際文化旅游名城評估、文化旅游產業政策與發展戰略研究、文旅強企培育、旅游服務質量調查、旅游大數據共享、高端人才培養以及聯合主辦大文旅產業高峰論壇等方面開展緊密合作。
會議期間,戴院長與河南大學校長婁源功進行了會晤。婁校長介紹了河南大學近幾年在教學、科研、人才培養等方面取得的成果,并對戴斌院長、李仲廣副院長、楊宏浩博士、何瓊峰博士分別擔任河南大學博士生、碩士生導師表示感謝。戴院長對婁校長治校理校取得的成就表達了敬意,同時表示將在雙方現有合作研究的基礎上,加強合作的廣度與深度,進一步提升雙方學術影響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