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8日至9日,廣州機場檢驗檢疫局公共服務標準化試點項目經過國家標準委專家組現場考察、資料審核,最終以95分的好成績通過終期驗收。全國首個檢驗檢疫公共服務標準化試點的成功驗收,標志著質檢系統公共服務標準化工作邁向新階段。
“檢驗檢疫部門在維護國門安全執法監管中,如何實現監管與服務有機結合,彰顯寓服務于管理之中理念,廣州機場局運用標準化手段進行了有效而有益的探索。”質檢總局黨組成員、國標委主任田世宏評價試點工作。
建立一個體系框架
近年來,質檢總局大力實施標準化戰略,堅定不移推動標準化改革,廣泛實施“標準化+”行動。公共服務標準化工作為國家治理現代化建設提供技術支撐,是標準化事業發展的引領和先導。質檢總局率先深入開展公共服務領域的標準化工作,2015年5月國家標準委批準廣州機場局為全國質檢系統唯一一家國家級檢驗檢疫公共服務標準化創建試點單位,拉開了質檢系統公共服務標準化工作序幕。
面對推動公共服務標準化這一事關國計民生、社會和諧穩定發展的重大課題,廣東檢驗檢疫局切實把人民放在心上,把使命扛在肩上。秉承務實改革思路,該局認真思考推動服務標準化的方法、技術和路線圖,將群眾和企業普遍關心的國境口岸公共衛生安全、生態環境安全、貨物質量安全及公共技術等作為重點,致力于建立涵蓋標準化體系、支撐平臺與評價機制的公共服務標準化框架,全力推動公共服務公開化、標準化、信息化、便捷化和規范化。
廣州機場局扎實工作,歷經數年改革試點,一整套行為規范、運轉協調的公共服務標準化體系框架成型。該體系框架包含4個分體系、21個子體系,結合涉及群眾、企業的134個公共服務事項,分類分項制定具體標準,把落實首問負責、一次性告知、限時辦結等服務方式方法集中統一加以歸納和整理。同時,將每個崗位的職能和權力與責任和義務統一起來,強化黨建制度和廉政約束機制的標準化,充分體現行政部門公共服務職責和權力來源的公開化。有效破解了公共服務提供過程中效率不高、權責不清、程序不規范、信息不透明、服務碎片化等問題。
“標準化是加強檢驗檢疫工作科學管理、提升公共服務能力的重要方法和手段,我們要切實按照加快行政管理體制改革、努力建設服務型政府的要求,通過標準化工作的創新與業務綜合改革的有機融合,為企業、群眾提供更加便利化、個性化、精細化的服務。”廣東局局長詹思明表示。
打造全方位支撐平臺
從推動政府自身改革、不斷滿足社會的公共需求出發,廣州機場局堅決邁開步子、趟出路子,當好改革的“先行軍”,將標準化理念、原則、方法融入口岸規范化建設、便利化通關的每一個環節,變分散服務為綜合服務,在動植物檢疫、衛生檢疫、商品檢驗等方面構建大服務支撐平臺。
進一扇門、辦全部事,打造集國家級水產品檢測重點實驗室、廣東省公共技術服務示范平臺、檢驗檢疫集中查驗監管區為一體的進境水生動物指定口岸暨跨境生鮮電商檢驗檢疫便利一體化平臺,實現進境貨物在同一地點一次性完成報檢、查驗、抽樣、檢測、放行全流程,保證入境生鮮產品質量安全及通關時效。
抵御口岸疫情、保障國民健康是開展公共服務標準化的責任和底線。廣州機場局聯合白云機場邊檢站、民航中南局等部門共同研發《空港口岸疫情防控信息化平臺》,運用大數據云計算方法采集全球疫情疫病等信息。在此基礎上,國內首創集檢疫查驗專用通道、流行病學調查和傳染病快速檢測功能、病人轉運為一體的梯式負壓檢疫排查室,努力實現疫情防控的“零輸入、零感染”。
同時,緊密切合業務綜合改革思路,打破各部門職能分割、各自為政的傳統,將分散的信息資源進行整合集聚和標準化設置,建設廣州國際空港物流產品質量與物聯網應用服務平臺,復制推廣全球質量溯源體系,實現政府部門、監管單位、企業之間的信息互通互聯、開放共享,營造了開放共贏合作格局。
對此,國家標準委副主任于欣麗在考核驗收時表示:“廣州機場局標準化試點工作通過標準化與業務工作有效結合,推動了服務業大發展。”
帶來實實在在的收益
廣東局從國家治理、依法行政、服務民生的高度認識并開展公共服務標準化試點工作。3年多來,一批重點支持措施已穩步推進并取得成效。這些早期收獲充分展現了公共服務標準化的廣闊前景。
多份合作協議先后落地。廣州機場局分別與邊檢、海關簽署《“三互”大通關合作備忘錄》,與中國南方航空公司簽署《出入境旅客攜帶物監管服務合作備忘錄》,固化公共服務方式、流程和內容,將衛生檢疫、動植物檢疫、商品檢驗行政流程納入制度化和標準化框架。
重大支持項目吸引目光。把握“一帶一路”機遇,深入開展沿線國家的貿易研究,撰寫報告向省委省政府建議,推動中澳新自貿產業園區建設。目前,該項目總投資超40億元,將成為集展示、物流、銷售、服務于一體的全國對外貿易戰略的“南中國空港商都”。
企業獲得實際收益。對入境航空器材實行“前置后移無紙化”通關模式改革,通關時間平均縮短1小時,每年為企業直接節約成本110萬余元;率先出臺進境巴氏殺菌乳監管服務新模式,縮短4天至6天物流時間,為企業節省物流成本近1萬元/噸。
如今,規范程序、內強素質、外樹形象,“人民質檢、質檢為民”的服務宗旨已貫穿廣東局公共服務標準化試點工作始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