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近幾年的“智能風暴”的快速普及,現下市場,很多家居產品都跟智能搭上關系,智能家居也逐漸被廣大消費者所接受。從近幾年的市場變化上可以看出,智能化已經成為人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生活方式。甚或,小孩子的玩具都摻雜了很多智能因素。
無可厚非,智能化,確實能夠給人們的生活或者工作帶來諸多便利與安全。而且,現在商場的玩具柜臺內,不僅聲光電齊聚,時髦的智能更是不能缺席。然而,相對于傳統玩具,這些打著智能標簽的“新玩具”就真的能夠得到安全、可靠、健康、益智的功效嗎?記者調查發現,一些科技應用目前還缺乏相關的標準,如果盲目購買,不僅不能給孩子們帶來身心的愉悅,相反還可能帶來傷害。
而且在淘寶等一些網上商城上也能夠看到很多充滿科技感的新一代玩具。就拿男孩子比較偏愛的恐怖骷髏頭玩具來說。身體內的個個器官和四肢關節都能夠拆卸。當孩子們把骷髏裝好后,按動絞刑架上的一個開關,骷髏一陣抖動,身上所有的部件就嘩啦啦地散落下來。而且從淘寶商家所展示的銷量來說或,還是頗有市場的,記者通過普通消費者的身份與商家溝通了解道,造成這種現象的原因有兩個方面,第一,現在的孩子,尤其是男孩子還都是非常喜歡這種玩具的,第二:作為孩子的家長也是覺得,這樣的玩具能夠讓孩子跟好的了解到人體結構,人的個個組成部分,有利于科普。“現在的孩子,玩具上不帶點兒聲光電,根本就看不上,要是還有智能元素,能跟孩子說兩句話,他們就更喜歡了。我們以前小時候玩的堆積木,七巧板,拼圖模型,現在的孩子都不咋喜歡玩了”網上商店的老板和一些消費者共同反映道。而且,現下市場,“科技范”的玩具不僅的得到廣大小孩子喜歡,而且,一些家長也傾向于給孩子們購買這樣的產品。這樣能夠更好的讓自己的孩子對玩具提起興趣。很多時候,孩子的家長在家里也是因為手頭上有一些事情,或是工作,或許生活上的瑣碎,有一段時間不能夠兼顧孩子,便就將一些頗具科技感的玩具交給孩子玩,而且這些科技范的玩具當中,亮燈和說話占據著絕大多數。有了這些玩具,孩子醒來就能夠安靜的玩一段時間“我也想買一些簡單的玩具,這樣一來能夠節省一些這方面的開支,而且那些靜態簡單的玩具相對來說也安全一些。”以為消費者一臉無奈的說道,“但是,現在的這些孩子,往往對這些靜態死板的玩具興趣不大,玩不了多長時間,就給扔了。”
業內買玩具的商家也透漏,現在不少消費者不管是網上買玩具還是在超市的柜臺上買玩具,那些能夠發出五顏六色燈光和一些能夠語音說話的玩具能夠得到很多小孩子的關注。而且選擇方面大多數都會選擇那些產品。
不僅僅是這些聲光電玩具,現在還有不少加入了智能元素,從市場消費者的選擇性來看,廣大消費者都會選擇那些具有一定教育意義,安全陪護功能的玩具,既能夠得到安全提要的保障,而且還能夠得到一些早期的啟蒙教育。從網購大數據上來看,2016年,曾有一款智能陪護機器人在京東商城接受眾籌,產品上線僅8小時,就突破了100萬元眾籌金額,這充分表現出廣大家長對具有陪護功能智能玩具的認可和關注。在北京商場超市的一個柜臺上,促銷員就拿著一個毛絨玩具向一位家長介紹說:“這個毛絨玩具,雖然外表看起來很普通,但它不僅有錄音功能,還有兒童故事選放功能,能和寶寶進行簡單的語言互動……”據介紹,這款玩具的售價為五百左右
而就目前市面上所能見到的智能陪護玩具,都會帶一個高清晰攝像頭,可以通過網絡實現智能抓拍功能,拍攝的畫面可以通過遠程的技術發送給用戶指定的移動客戶端,讓家長隨時觀看、孩子在家里的各種狀態,以達到隨時監控的目的。另外,用戶通過手機可以實現遠程控制,隨時觀看到家中的情況。在玩具的功能方面,與傳統的點讀機、學習機相比,兒童智能陪護機器人擁有了全新的主動交互式功能,不再是簡單的你問它答形式,而且具有一定邏輯上的交互功能。
潛在危害不容忽視
而近幾年醫院的一些眼科專家通過臨床數據分析稱,由于各種發光閃光的玩具大批量在市面上流通,孩子常玩的閃光玩具可能是造成問題的重要原因之一。而記者也在網上看到很多款式像貓咪外形的早教機,不僅有七彩耳燈,貓咪的耳朵可以一閃一閃地發光,按鍵按下去也會發光。很多家長反映,很多時候,孩子都喜歡關上燈,看它閃閃發光的樣子。
網上也有很多眼科專家告訴廣大消費者,現在有些夜間帶燈的玩具,晚上燈的亮度很高,確實容易導致兒童的眼睛損傷。特別是閃光玩具,長時間不間斷快速閃爍,如果長時間盯著看會導致孩子視覺疲勞,眼睛成像模糊,甚至出現眼睛干澀、有紅血絲等癥狀。學齡前兒童正處于眼部發育的關鍵期,一些不良習慣會影響其后續的眼部發育。
為了能夠搞清楚這些玩具的相關安全規范,記者查閱資料發現,GB19865-2005《電玩具的安全》只涉及電氣強度、耐潮濕、耐熱、耐燃等方面的性能的規定,并規定玩具中的激光器應滿足1類激光輻射功率限值要求,但對于普通的光照并沒有要求。而兒童玩具國家標準GB6675—2014《玩具安全》也并未提及玩具的光照要求。
“自從女兒玩上了這套迷你廚房,我就經常覺得抓狂。”消費者萬女士告訴記者,她的朋友給她3歲的女兒買了一套迷你廚房,小灶臺上有兩個仿真的爐子,“點火”后,爐子會發出燒水聲、油鍋噼里啪啦聲。最讓家人無法忍受的是“水燒開的聲音”。“每次聽到水燒開了,我趕緊去關火,女兒還不高興,說我影響她做飯。”萬女士很無奈,“我們大人都受不了,擔心這種聲音對小孩聽力不好。”
對于噪聲的危害,人們普遍有所意識。北大醫院的耳鼻喉科專家也強調,噪聲不僅會損害孩子的聽力,聲音嘈雜且沒有節律的聲音還可能讓孩子產生煩躁等各種負面情緒。為保護兒童尤其是嬰幼兒的聽力,我國最新版《玩具安全》國家標準將玩具聲響列為強制性要求,如近耳玩具產生的連續聲音不應超過65分貝,其他玩具不應超過85分貝。
不過記者在市場上調查發現,仍然有不少發聲玩具會發出很大的聲音,在嘈雜的商場里仍然能夠清晰地聽到玩具發出的聲音。如果是在家里安靜的環境下,其噪聲影響可想而知。
智能化也得悠著來
就普通家庭來說花幾百上千元,不僅能夠給孩子帶來更多歡樂而且還能夠遠程,便利的監控查看孩子的狀態,說起來挺劃算;但是且慢,這款玩具帶來的可不一定都是好處。
據專家介紹,對于智能玩具,在選購的過程中應注意用于智能對話的裝置(比如麥克風)不能做得太隱蔽;當玩具跟WiFi或者藍牙相連,或者當攝像頭和麥克風開啟的時候,有連通提示,比如指示燈點亮等等;玩具聯網時的加密和對“非法連接/入侵”的防范機制一定要有。“‘一按就行’的玩具會讓孩子習慣即時滿足的心理模式,養成急躁的性格。更重要的是,孩子動手能力也將受到阻礙。”北京海淀區某小學一年級班主任劉老師表示,現在有不少孩子小時候都玩過“一鍵式”的傻瓜型玩具,手指一按,音樂響、燈光閃、玩具跳著、跑著、飛著……這樣的玩具雖然在一定時期會吸引孩子的注意力,但是,卻對孩子以后性格的成長有著不良的影響。
某教育培訓機構的相關講師也告訴記者,聲光電等科技應用雖然讓玩具增色不少,也能夠給小孩子帶來更多的樂趣和關注度。但是將來孩子上學后,其弊端就會顯現出來。因為不論使用什么樣的教學手段,教室授課都不會給孩子造成如此強烈的感官刺激,孩子上課精力不集中也就不奇怪了。
張老師認為,需要孩子付出時間、集中精力、經過思考和動手,通過努力后才能享受成果,給孩子帶來成功喜悅的玩具,才算得上是一件成功的玩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