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8月3日開始,國家食藥監總局開始公布奶粉配方通過注冊的企業品牌名單。法制晚報· 看法新聞記者統計了截至目前的名單,洋奶粉僅占其中的22.7%。而未按照要求通過注冊的奶粉,將從明年起不得在我國銷售。
172個奶粉配方獲得通過
去年10月1日,號稱史上最嚴奶粉新政的配方注冊制度《嬰幼兒配方乳粉產品配方注冊管理辦法》出臺。《辦法》規定,從2018年1月1日起,獲批的奶粉都須在外包裝上標注嬰幼兒配方乳粉產品配方注冊編號,未取得注冊的品牌,將不得在我國境內銷售嬰幼兒配方乳粉產品。
國家食藥監總局從8月3日到上周五(8月18日),半個的時間,密集公布了5次已經通過了嬰幼兒配方乳粉產品配方注冊的企業和產品名單。除了第一次發布的名單中長達89個配方外,其余多則30個,少則9個。
記者在統計這5批次名單發現,共有21家企業的約60個品牌、共計172個奶粉配方獲得通過。
國產奶粉正在挽回消費者信心
業內人士認為,以目前出臺的通過名單上看,國家食藥監總局的思路已經基本清晰,讓更多大企業率先通過注冊,穩定市場秩序。
不過,在通過注冊的名單中,外資奶粉企業僅占到6個,共計15個品牌39個奶粉配方。以總數來計算,進口奶粉配方獲得注冊通過的占總數的22.7%,其余均為國產奶粉。
這一數據則讓很多國產奶粉企業認為是國家對國產奶粉能力、安全方面的認可。這也是順應了目前市場的趨勢。近兩年,由于乳業的“雙提振”工作,消費者對于國產奶粉的信心正在逐步恢復。
根據今日頭條剛剛發布用戶乳業的數據中,在帶有“海淘”或“代購”標簽,且帶有“奶粉”標簽的用戶占比,均不到1%。而在一線城市用戶關注的奶粉品牌前三名中,伊利、三元、貝因美等國產奶粉也名列其中。
專家:優化市場勢在必行 打鐵還需自身硬
乳業專家宋亮在接受法制晚報·看法新聞記者采訪時表示,國家希望通過配方注冊來提高行業的準入門檻,進而提高奶粉的安全保證。目前,國產奶粉品牌通過數量占大多數,有洋品牌不熟悉政策的情況在里面,但是更多的還是國產奶粉企業自身過硬。因為此次奶粉注冊制對企業要求非常嚴格,不僅嚴格要求了企業的生產環境和規模,對于研發、檢測能力等也做出了要求。
宋亮表示,此次奶粉配方注冊制目的在于規范國內奶粉市場,減少品牌的數目、維護正常的市場秩序。
據統計,我國103家嬰幼兒配方乳粉生產企業共有近2000個配方,個別企業甚至有180余個配方。奶粉注冊制新政在2018年1月1日正式執行后,貼牌、代加工和假洋牌將全部被清出市場,品牌數量將從2000個配方縮減到500個左右,70%以上的奶粉品牌被淘汰。目前,距這一數字還有一定的距離,業內也表示,其他洋品牌后期也將會趕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