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世金秋,又添碩果。近日,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關于開展質量提升行動的指導意見》(以下簡稱《指導意見》)。這是質量領域的一件大事,我們倍感振奮、深受鼓舞。以黨中央、國務院名義出臺質量工作的綱領性文件,這在我國質量發展史上尚屬首次,具有重大里程碑意義,必將對我國質量發展產生深遠影響。
質量問題是經濟社會發展的重大戰略問題,關系可持續發展,關系人民群眾切身利益,關系國家形象。質量發展是強國之基、立業之本和轉型之要。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指導意見》,就質量提升行動進行專門部署,再次凸顯了質量的重要性。《指導意見》提出,將質量強國戰略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開展質量提升行動,加強全面質量管理,全面提升質量水平,加快培育國際競爭新優勢,為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奠定質量基礎。這既是我們開展質量提升行動的動員號令,也是我們今后所有質量工作的方向指引。
審度時宜,慮定而動,天下無不可為之事。開展質量提升行動,是中央審時度勢的戰略部署。黨中央、國務院歷來高度重視質量工作。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把質量擺到了前所未有的戰略高度,明確強調要“把推動發展的立足點轉到提高質量和效益上來”,“以提高發展質量和效益為中心”。2016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突出強調了質量問題,習近平總書記在講話中明確要求開展質量提升行動。李克強總理在今年《政府工作報告》中也就廣泛開展質量提升行動作出具體部署。這是黨中央科學研判當前我國經濟發展面臨的復雜形勢,準確把握經濟發展規律包括質量發展規律的基礎上作出的重大戰略部署。當前中央大政方針越來越突出質量,而質量提升就是貫徹這些大政方針的一個直接行動、重大行動。
開展質量提升行動,也是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實現產業轉型升級,滿足人民群眾消費升級的現實需要。經過長期不懈努力,我國質量總體水平穩步提升,質量安全形勢穩定向好,有力支撐了經濟社會發展。但也要看到,我國經濟發展的傳統優勢正在減弱,實體經濟結構性供需矛盾和問題突出,存在大量無效供給和低端供給,特別是中高端產品和服務有效供給不足,導致大量“需求外溢”,消費力嚴重外流。基于此,中央提出要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把提高供給質量作為改革的主攻方向,把全面提高產品和服務質量作為提升供給體系的中心任務。開展質量提升行動,是大勢所趨,也是當務之急,是利國利民之舉。
開展質量提升行動,關鍵就在“行動”。《指導意見》突出強調加強黨對質量工作的領導,強調以質量第一為價值導向、以滿足人民群眾需求和國家綜合實力為根本目的、以企業為質量提升主體、以改革創新為根本途徑,提出了目標任務、主攻方向、主要舉措和保障措施,再次向全社會發出一個強烈信號,質量提升必須抓緊抓實抓具體,必須擺上各級黨委政府的議事日程,必須把廣大企業和社會組織、全體質量工作者都發動起來,以“擼起袖子加油干”的精神,以“一錘一錘釘釘子”的作風,通過扎扎實實的行動,確保黨中央的部署落實到位,切實增強人民群眾的質量獲得感,真正走出一條中國特色質量發展道路。
質量強則國家強,質量興則民族興。我們堅信,在黨中央、國務院的堅強領導下,經過全社會所有成員的共同努力,質量提升行動一定會取得豐碩成果,建設質量強國的美好藍圖一定能夠變為現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