調查1 如何回收清運
所謂餐廚垃圾,指的是餐飲服務單位在食品加工、飲食服務、單位供餐等活動中產生的食物殘渣、食品加工廢料和廢棄食用油脂,也就是民間俗稱的泔水。本市餐廚垃圾的分類及回收情況究竟如何,連日來,北京商報記者分兵多路,對餐飲企業的餐廚垃圾收運狀況進行了調查,發現各餐企的表現不盡相同。
表情一 餐企付費清運
嘉和一品董事長劉京京表示,嘉和一品早在五六年前就已經開始付費清運門店產生的餐廚垃圾。目前與兩家負責餐廚垃圾清運的公司進行合作,這兩家公司負責每天收集、清運門店產生的泔水、廚余垃圾以及其他垃圾,各門店則需要在清運車到達之前對店內垃圾進行分裝處理。嘉和一品一家門店平均每月在垃圾清運方面產生的費用大致在1000元左右。另據北京商報記者了解,和合谷、永和大王等連鎖快餐的情況與嘉和一品類似。
海底撈銀泰店負責人向北京商報記者表示,該店與北京固廢物流有限公司簽訂的回收合同,每日對餐廚垃圾進行定點回收,費用為每月5000元。餐廚垃圾均使用專門的桶盛放,通過專門的垃圾庫進行儲存。
表情二 簽約但不收費
全聚德(19.090, 0.01, 0.05%)集團向北京商報記者提供的一份統計單顯示,該集團在京18家直營門店,全部與具備資質的垃圾處理公司簽有餐廚垃圾回收合同。不過,18家門店中,目前只有3家門店的垃圾回收是收費的。
老字號惠豐堂總經理藏金露介紹,惠豐堂將產生的垃圾分為廚余垃圾、生活垃圾、廢棄油脂三類,其中,餐廚垃圾由海淀五隊負責回收,生活垃圾由所在大廈一起處理,廢棄油脂單獨存放,由另一家具備資質的專業公司進行回收。目前垃圾是免費清運的。
北京商報記者走訪位于太陽宮凱德Mall的井格、西貝等餐廳獲悉,這些餐廳將垃圾分為餐廚垃圾和日常垃圾兩類,分類后運送到大廈地下一層的垃圾站,再由垃圾站統一進行處理。
西壩河街道的幾家餐飲店都是按照餐廚垃圾和日常垃圾進行分類的。有餐館老板介紹,此前已在社區登記了餐飲單位信息、餐廚垃圾排放量、委托收運服務單位等信息,目前社區垃圾回收的政策是第一年不收費,以后視情況而定。
表情三 垃圾就地處理
金豐是北京大型團餐企業,服務全國近百家客戶企業。金豐董事長宋子剛告訴北京商報記者,金豐餐飲如今已經不產生餐廚垃圾了,公司給每個網點都配備了小型餐廚垃圾處理設備,餐廚垃圾可以就地烘干打碎后制成肥料。
表情四 與生活垃圾混放
簋街聚點串吧的服務員告訴北京商報記者,餐廚垃圾是指定由東城環衛的工作人員進行回收,餐廳只需在特定時間將垃圾放到回收處即可,回收時間每天三次,分別在下午4點、晚上8點及半夜12點,目前不收費。在簋街調查時,北京商報記者恰好碰到東城環衛的工作人員在沿街搜集各餐廳的餐廚垃圾。記者注意到,目前簋街的餐廚垃圾并未進行嚴格分類,垃圾袋中,紙類垃圾、塑料袋與菜品殘渣混在一起。
位于和平里西街某單位食堂相關負責人介紹,該食堂并未對餐廚垃圾進行分類,餐廚垃圾與食品包裝垃圾混放,并且統一集中到附近某大廈的垃圾集中區域,再由該大廈的垃圾清運車負責清運。該負責人還透露,盡管沒有對垃圾進行分類后再清運,但該食堂處理垃圾也是需要支出一定費用的,這部分費用主要是交給負責該大廈垃圾收集的人。
表情五 私人回收泔水
采訪中,也有路邊小店向北京商報記者坦言,店里產生的餐廚垃圾中,干的部分由私人回收公司上門收取,去向不明,剩下的油湯則會倒入下水道,其他垃圾由環衛收走。
表情六 分類垃圾被重新混裝
有曾在金融街(12.300, 0.18, 1.49%)附近某品牌餐廳工作的業內人士告訴北京商報記者,他曾親眼看到餐廳分好類的垃圾,被垃圾車一起又混裝了。這對于餐飲企業進行餐廚垃圾分類的積極性無疑是個打擊。
調查2 垃圾流向哪里
權威數據顯示,每天,全市4萬余家餐飲企業、黨政機關、學校食堂產生的餐廚垃圾量接近2600噸。如此龐大的餐廚垃圾究竟流向何處?
流向一 正規垃圾處理站
據市城管委固廢處相關負責人介紹,全市現有10座餐廚垃圾處理站,再加上已有的餐廚垃圾就地處理設備,每天能處理的也就2000噸左右,仍有600噸需要作為生活垃圾處理。
據馬家樓垃圾分揀站站長劉凱介紹,目前該分揀站主要負責分揀北京部分地區的垃圾,每天分揀的垃圾超過3000噸,其中廚余垃圾是主要組成部分,也是該分揀中心單獨分揀的垃圾種類之一。經過分揀的廚余垃圾會由專門的垃圾運輸車送往專門處理廚余垃圾的機構,在處理機構,還要對收集到的餐廚垃圾進行進一步的分揀,再對經過分揀的垃圾進行堆肥處理。
流向二 個體戶上門回收
據位于和平里中街的一家小餐廳負責人陳先生介紹,該餐廳的垃圾早已開始進行分類清運、處理,餐廳垃圾分類主要分為泔水、其他垃圾兩大類,目前泔水是由某私人清運單位負責回收清運,陳先生透露,這家負責餐廳泔水回收的“單位”實際上是養殖戶,收集泔水的主要目的就是為了飼養牲畜。
一位不愿具名的餐飲業內人士介紹,雖然餐廚垃圾須交由有相關清運收集資質的單位進行處理,但仍然存在很多亂象。比如說之前有的餐廳泔水是出售給某些將泔水用做飼料的單位或個人的,但由于現在對餐廳的要求是須將餐廚垃圾交由有相關資質的單位進行清運處理,于是市面上就出現了很多“所謂”的有資質的清運公司,但其實還是原來買泔水的人,這種現象并不少見。
業界聲音 小餐企應是突破口
目前大型品牌餐飲企業基本實現了餐廚垃圾回收規范化,本市餐廚垃圾的主要問題還是集中在中小餐飲企業,而這些小餐館占了餐飲行業的絕大部分。
建議一 稅費減免
大食代相關負責人表示,從社會效益和環保角度看,這絕對是利國利民的好事,有利于社會持續發展。但從分類用的掛車垃圾桶,到垃圾分類增加的洗碗間人工成本,加上每月繳納的垃圾消納費,對企業來說都是沉重負擔。對此,劉京京則建議,“對已經繳納了城市建設費的餐飲企業,政府可給予一定的補貼或者費用減免”。
建議二 增強服務意識
劉京京認為,餐飲企業必須承擔起自身的社會責任,但同時,也希望負責清運的單位能為餐飲企業提供更優質、更便捷的服務。“比如說,可以讓一個公司負責清運部分區域餐廳當日已分裝好的全部垃圾,不要分多次清運,這樣會給餐廳的日常經營帶來很大不便。”
建議三 吸引小餐飲加入
一位資深行業專家表示,好的政策應該是能吸引這些中小餐館加入到餐廚垃圾集中規范管理的行列中來。一味強調收費,很可能促使這些小餐館把餐廚垃圾與生活垃圾混放,或者干脆交給不收費的個體回收公司,餐廚垃圾流向更難以控制,這就與政策出臺的初衷相悖。
建議四 價格市場化
也有業內專家對由政府部門公布餐廚垃圾處理的價格標準提出質疑。他認為,對餐廚垃圾進行收費處理本身沒有問題,但餐廚垃圾處理是個市場行為,是否收費、收多少費,應該由供需雙方協商決定,而不是由政府強行規定一個標準。政府應該重點引導餐飲行業實施綠色發展,切實減少餐廚垃圾的產生,增強城市餐廚垃圾的處理消納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