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聯網+餐飲服務”業態快速增長,線上外賣市場監管不斷趨嚴。11月10日,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以下簡稱“食藥監總局”)官網發布《網絡餐飲服務食品安全監督管理辦法》(以下簡稱《辦法》)規定,入網餐飲服務提供者應具有實體經營門店并依法取得食品經營許可證,同時,提供者應真實地在網上公示菜品名稱和主要原料名稱。同時,《辦法》指出,第三方外賣平臺應當加強自檢。
據悉,《辦法》于2017年9月5日經食藥監總局局務會議審議通過,于11月10日公布,自2018年1月1日起施行。《辦法》第七條指出,網絡餐飲服務第三方平臺提供者應當設置專門的食品安全管理機構,配備專職食品安全管理人員,每年對食品安全管理人員進行培訓和考核。培訓和考核記錄保存期限不得少于兩年,經考核不具備食品安全管理能力的,不得上崗。
此外,第十六條表明,網絡餐飲服務第三方平臺提供者應當對入網餐飲服務提供者的經營行為進行抽查和監測。
業內人士表示,監管部門可以對服務提供者進行資質審核,不過,想要使服務提供者停止線上運營需要第三方平臺的技術支持。第三方平臺多向進駐商鋪收取管理費用,應當盡到監督責任。只有平臺加強監管,才能進一步凈化網絡食品經營的市場環境,減少消費者的恐慌。同時,在經歷了多年的野蠻生長之后,外賣線上市場將進一步規范。此前,餓了么、美團外賣、百度外賣等成立網絡訂餐平臺行業自律聯盟,對餐品進行自查抽檢,并同步處理問題商品。
據了解,今年3月開始,餓了么聯合第三方服務機構——Intertek天祥集團推出流動食品快檢車,對平臺商戶實施線下抽樣檢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