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第三屆(北京)袋裝水行業高峰論壇
民以食為先,食以水為先,飲水安全更關系到民生。
在中國第三屆(北京)袋裝水行業高峰論壇上,北京市礦業協會礦泉水委員會秘書長李平就飲水現狀、飲用水升級問題做出了詳盡解答。
中國飲水現狀:水盲比文盲多
據李平介紹,現在在我國,隨著社會在進步,科學在發展,人的文化程度也在提高,但我國老百姓對飲食和飲水健康的關注度卻不及國外,特別是在飲水健康上,出現了水盲比文盲多的奇怪現象。
北京市礦業協會礦泉水委員會秘書長李平
說起飲用水安全,那些生硬的調查或者難以引起大眾的關注。但是近年來,一系列曝光的水源污染事件及數據卻讓人戰戰兢兢。超過30%的河流和超過50%的地下水不達標,90%以上的城市水域也遭到污染,飲水安全已成為公民關注的問題。
還是在”飲用水安全”問題困擾每一個人的時候,有一個人群最為脆弱。根據世衛生組織曾發布的數據表示,全球每年大概有200萬人死于與水有關的疾病,其中大多數是年齡不足五歲的兒童。
幾年前,中國“水盲比文盲”多的話題就引發過一輪關注。“我很感嘆,當今水消費教育極為匱乏,而且文化水平越高,水盲也越多。”李平如是說,“目前水行業有兩大悲哀,全國在無序飲水,全人手一個一次性杯子。”
水,是人們最熟悉,天天都需要的液體,可是懂水的人越來越少,聯合國第七任秘書長安南說過,很多人會因水而死,因水而死,不是罪惡,無法憎惡和后悔,這是由于很多人對水知識缺乏了解的結果,與其說后悔不如立即行動,從飲水舊觀念的怪圈逃出來,擺脫水盲,樹立飲水新觀念,這才是真正通往健康長壽之路。
什么樣的水是好水
李平強調,數年前發布的“中國居民日常飲水分級指南圖”,以水源為標準對飲水進行了升級:
四級飲用水是指直接來源于地表,地下或公共供水系統的水為水源,經過人工處理的非包裝水,要符合,GB5749-2006的要求,滿足消費者的基本生活需要,如城市管網生活飲用水;
三級水是指以井水、山泉、水庫、湖泊,且未經過公共供水系統的自然來源的水源,也要符合GB5749-2006的標準,經過加工工藝處理的瓶裝水桶裝水,比如消費者日常飲用的天然水或純凈水;
二級水是指符合GB8537-2008標準,從地下深處自然涌出,或經鉆井采集的,含有一定量的礦物微量元素或其他成分,在一定區域未受到污染并采取預防措施避免污染的水,這種水是指天然礦泉水;
一級水是指來自高海拔、無污染的水源的雪山礦泉水。
“目前,國際上流行用分子團大小表達水的活性,這與中國傳統意義上的活水的概念是一致的。”李平說。小分子團水具有較高的滲透力、擴散力、溶解力、代謝率等。人體每一細胞通道的直徑約為兩納米,小分子團水可直入人體細胞內,通過滲透,溶解和擴散,作用,促進新陳代謝,而大多數普通的飲用水實為大分子團,難以被細胞直接吸收,只能通過體能調節緩慢通過腸壁進入血管。
人們的飲水誤區
現在,很多人省吃儉用,買奢侈品、保健品,但卻很少關注自己身體到底需要什么水。
什么樣的水是好水,在營養學界有著清晰的論斷,但另一個不得不提的現實是,要如何扭轉消費者的消費觀念,讓消費者愿意飲用好水。
“這也就是我想說的第三點,人們的飲水誤區。”李平說。
之前,新浪網的一次與飲用水相關的調查顯示,在受訪者中,渴了才喝水的,占了49.2%,每日建議,飲水量為8杯“,但是49.7%的受訪者每日飲水量僅在1-2杯之間,而市面上存在的眾多水種,41.8%的受訪者不清楚自己喝的是什么水,選擇天然礦泉水的受訪者僅為7.6%。
種種跡象表明,我們的生活在升級,但是人們對飲用水的認知卻并沒有同步升級。目前,人們對飲水存在三個誤區,第一個誤區是認為,為了解渴才喝水,第二個誤區是水喝得越多越好,第三個誤區是把飲料當作水來喝。
口渴,是人體缺水的一種信號,口渴才喝水是一種被動的不良的飲水習慣。
而市面上的水種五花八門,很多消費者卻并未搞清楚各種水之間的區別。“在超市,我經常看到,消費者嘴里喊著買礦泉水,手里拿的卻是純凈水或是其他功能水,但其全然不知。”
那么,這么多個水種當中哪個水種是需要喝的好水呢?李平對此的解釋是:“在我看來好水的衡量標準有三個方面,安全是基礎,不能含有有毒,有害、有異味的物質,另外,喝的水必須滿足人體營養需要或者跟人體營養需求吻合,同時必須含有適宜的天然礦物質。”
當消費者選擇水時,首先不要看價格,而是要看標簽。我國飲用水國家標準有自來水飲用水標準GB5749-2006,天然礦泉水標準GB8537-2008,純凈水標準GB-173232-1998。在這么多水種里,天然礦泉水是首選!
不過到目前為止,礦泉水在我國消費者心目中并沒有得到應有的重視。在歐美國家,飲用天然礦泉水已經成為一種生活習慣。然而在我國,飲水僅僅作為解渴手段。在意大利,人均天然礦泉水的消費量為170升/年,位世界之首,德國人均128.5升。而我國僅為兩升左右,只有意大利國的1/80,國人飲水觀念落后于歐美至少30年。
據調查,當一個地方的人均GDP達到2000~3000美元時,公眾對健康及生命質量的要求將全面提高,消費天然礦泉水需求將快速增長。中國目前的人均GDP,已達到這個標準,中國飲用水消費升級迫在眉睫。
袋裝水:飲用水市場發展的又一趨勢
在李平看來,袋裝水作為飲用水市場發展的又一趨勢,具有便捷、安全等優勢,有效杜絕了假水和二次污染的問題。
追溯人類的飲水文化,人們從原始地飲用江、湖、河水→井水、天落水→自來水→桶裝水→開始風行的“袋裝水”,經歷了整整五代的歷史沿革。為探索科學飲水,健康飲水,方便飲水,放心飲水的飲水理念和飲水模式,“袋裝水”應運而生。隨著市場的多樣化,消費者的飲水習慣也向多選擇發展。
袋裝水,最早應用于美國航空航天局作為航天員的生活飲用水,其后出于袋裝水安全,衛生、靈活、方便等優點,軟包裝飲用水在西方發達國家得到了極快的普及,法國有60%的家庭采用軟包裝飲用水,國外也有叫做袋子水的。
對比其他包裝飲用水,袋裝水最突出的優點在于一次性灌裝無重復使用。用八個字來概括,即“安全、綠色、健康、環保”。
在論壇上,李平提出倡議:“我希望包括燕京在內的袋裝水企業,能始終秉持‘廠從灌裝到飲用的無菌到底’的這一生產理念,給消費者帶來安全、健康的飲用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