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2700個鏈條中找出一個不足一毫米長的毛刺,解決包裝底部在普通人看來微不足道的的一個小劃痕;歷經4年攻關開發出滿足乳糖不耐人群的需求的舒化奶……伊利憑借著這一個個執著追求,贏得了社會各界的認可。
11月30日,在新華網主辦的2017中國食品發展大會上,乳業龍頭伊利收獲三大獎項——由大會專家評委評出的“金箸獎”2017年度食品標桿企業、中國食品企業七星質量獎,伊利旗下產品舒化奶獲得了中國食品七星創新獎。

2017中國食品發展大會以“金箸”作為活動符號,相關部委、行業協會、企業、媒體以及業內各界人士齊聚一堂,共同探討在新形勢下食品行業健康發展趨勢。
在現場,伊利集團副總裁張軼鵬表示,“隨著消費升級的逐步加快,伊利敏銳地洞察到一個全新的消費時代已經來臨,‘品質消費’成為越來越多人的追求。”在他看來,中國消費升級有幾個顯著特征。一是消費品質的升級,從“能溫飽”到“要吃好”的變化;二是消費形態的升級,從“買產品”到“買服務”的變化;三是消費方式的升級,從“線下買”到“線上買”的變化;四是消費行為的升級,從“標準化”到“個性化”的變化。張軼鵬表示,伊利助力消費升級的兩個“秘笈”就是品質為基、創新為核。
在中國食品行業中,“品質”是伊利突出的標簽。在“伊利即品質”的企業信條指引下,伊利集團整合全球優質資源,持續升級質量管理體系,將嚴苛的質量管控標準貫穿于全球產業鏈。據介紹,伊利在業內率先設置了“質量標準三條線”:在國家標準線的基礎上,嚴格50%制定了企業的標準線;在企業標準線基礎上再提升20%,制定了企業的內控線。三條線層層把關,守護了產品的卓越品質。伊利人眼里不容“小毛刺”的故事就是 “伊利即品質”信條的直接體現。一名員工有一天發現產品包裝底部有劃痕,雖然不明顯,但仍堅決要求停機檢查。最終,他和同事經地毯式排查后,在設備鏈條的深處找到了一個不到一毫米的毛刺。
除了品質,創新優勢也是伊利贏得了業界和消費者認可的重要因素。在董事長潘剛“不創新,無未來”的創新思維引領下,伊利推動“全鏈創新”戰略,以消費者需求為導向,建立起覆蓋上、中、下游全產業鏈的創新體系。目前,伊利生產線已實現智能化,從上游奶牛“智能化管理”到中游產品的生產加工、包裝、運輸及下游的零售、消費者體驗等各個環節,均實現了高度自動化、信息化、智能化。
新消費時代,人不再只是消費鏈條的一個環節,而是消費的核心。迎合消費形態的重塑,伊利依托500萬銷售終端、11億級消費者大數據,搭建了大數據雷達平臺,實時洞察新的消費需求。此次獲得“七星創新獎”的舒化奶,就是伊利研發的國內首款針對乳糖不耐人群的產品,經過十年來的口碑積累和市場反饋,今年又全面升級營養成分、推出新的包裝概念,以滿足消費者對蛋白質的攝取和個性化的需求。此外,安慕希也是通過伊利洞察消費者深層次需求推出的創新產品,伊利引入了雅典農業大學最新菌種,使安慕希不僅口感濃郁,而且蛋白質含量比普通酸奶高,深受消費者的喜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