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中國之聲《新聞和報紙摘要》報道,今年7月,中國之聲獨家報道《生物共振波檢測過敏原被指不靠譜》后,國家食藥監總局和國家衛計委近日發函,對摩拉、百康等兩家治療儀不再予以注冊,并叫停儀器的超范圍使用。
自2003年開始,一種叫做“生物共振波”檢測、治療過敏的技術從德國引進國內,隨后,全國多家醫院甚至三甲醫院都購買了此類設備。其號稱,一種物質與人體多次接觸后,會產生信息的“生物記憶碼”,這種“記憶碼”就是過敏的“引信”,通過檢測共振波,就能發現是否過敏。
北京某皮膚科醫院醫生說,這種儀器既然在醫院里,就要相信:“這個準確率,你不用考慮這些了,它既然好多大醫院都在用,準確率是國家給你把關的,這個你不用想了。這個準確率很高,就是有點太靈敏了。”
這項技術在被引進之后,相關領域專家質疑的聲音也從來沒有停止過。
長期從事過敏原檢測方向工作的國家千人計劃專家李紀陽:“現在說人體收到某種共振波的干擾,這種理論完全是匪夷所思。沒有一本教學書、有學術價值的期刊說過敏是由物質的共振波引起的。”
在關注到央廣報道后,食藥總局于今年9月表示,此類儀器從未被批準用于過敏原檢測等用途,且產品注冊證已經到期,對于此類生物共振波治療儀新的注冊申請,食藥總局不予批準。
近日,國家衛計委正式向各地方衛計委發函要求相關醫療機構立即做好此類產品的相關處置工作,對于注冊證過期后生產的產品,要立即停止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