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年冬季流感報告病例明顯高于往年同期水平。今天(1月9日)新京報記者從國家衛生計生委獲悉,為有效應對流感,國家衛計委時隔7年后再次更新流感診療方案,發布《流行性感冒診療方案(2018年版)》,奧司他韋、連花清瘟膠囊等明星抗病毒藥物被列入方案,而曾被譽為“萬能藥”的板藍根并未納入。
自2017年12月以來,各地相繼進入流感季節性高峰,流感樣病例就診百分比和流感病毒檢測陽性率均顯著高于既往三年同期水平,醫療機構診療壓力增大。為進一步規范和加強流感的臨床管理,減少重癥流感發生、降低病死率,在《甲型H1N1流感診療方案(2009年第三版)》和《流行性感冒診斷與治療指南(2011年版)》的基礎上,結合近期國內外研究成果及我國既往流感診療經驗,國家衛計委制定了此次發布的新診療方案。
新版《流感診療方案》對流感抗病毒藥物的使用范圍做了進一步明確:抗流感病毒藥物,只推薦神經氨酸酶抑制劑(NAI),對甲型、乙型流感均有效,包括奧司他韋(達菲)、扎那米韋、帕拉米韋。其中排名首位的是奧司他韋,此次最強流感季,全國各地出現“奧司他韋”搶購潮。據山西日報和昆明日報的報道,為防流感,市民爭相購買“奧司他韋”,當地的藥店與醫院均已出現斷貨現象。
在中藥治療流感方面,方案將疏風解表、清熱解毒類的金花清感顆粒、連花清瘟膠囊、清開靈顆粒(口服液)、疏風解毒膠囊,以及銀翹解毒類、桑菊感冒類均列入常用中成藥。
其中兒童可選藥為兒童抗感顆粒,小兒豉翹清熱顆粒等。而曾在2003年非典、2009年甲流流行期間,被譽為“萬能藥”的板藍根并未列入方案。
在藥物預防上,方案強調,藥物預防可以使用奧司他韋、扎那米韋等,但藥物預防不能代替疫苗接種,只能作為沒有接種疫苗或接種疫苗后尚未獲得免疫能力的重癥流感高危人群的緊急臨時預防措施,疫苗接種才是預防流感的最有效手段。
國家衛計委同時發出通知,醫療機構應采購足夠的抗病毒藥物,保證抗病毒藥物及時足量供應,對符合《方案》的患者要及早使用抗病毒藥物,不得因任何理由影響患者使用抗病毒藥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