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推出產品以來就備受爭議的云米科技,近日又成為了熱門話題,原因在于該公司旗下的洗碗機產品涉嫌專利侵權。目前,對于這件事,云米科技和相關方美的依然各執一詞。3月11日,北京商報從美的方面獨家獲悉,美的正在積極準備通過司法途徑維護自身合法權益。也許是繼承了小米的互聯網基因,云米科技宣稱要做互聯網家電,但互聯網電視儼然已經做了失敗的“表率”,再加上非傳統家電出身和抄襲質疑,云米科技能走多久還有待觀察。
涉嫌侵權
3月10日,北京商報記者獲悉,在中國家電及消費電子博覽會(AWE)第一天,上海浦東新區知識產權局執法人員到達AWE現場,就云米科技旗下云米洗碗機涉嫌侵犯美的專利權事件進行現場調查。
知識產權局執法人員對云米洗碗機進行了拍照、取證,并現場下架拆機對比。有報道稱,經與美的專利技術資料和產品對比核實后,發現云米洗碗機至少5處涉嫌侵犯美的專利權。其中,云米洗碗機涉嫌侵犯美的洗碗機外觀專利(專利號:ZL201530055275.0)、碗籃專利(專利號ZL201520329979.7),此外,其他有關“門鎖結構”、“門體結構”、“洗碗機底座結構”、“洗碗機溢流孔結構”等美的洗碗機所持有的幾項專利,云米洗碗機也明確涉嫌侵權。目前上海知識產權部門已針對云米科技侵權事件進行調查。
對于上述報道,云米科技官方發布聲明予以否認,稱消息不實,云米洗碗機展會期間正常展出,并已開啟線上預售,首發價1999元。該公司還稱,云米科技充分尊重并重視知識產權的保護,經上海市浦東新區知識產權協會工作人員現場確認,并無侵權行為。
不過,3月11日,這起事件涉及到的美的方面告訴北京商報記者,現場拆機比對發現云米洗碗機確實涉嫌侵犯美的包括外觀設計和實用新型專利在內的多項專利,美的正在積極準備通過司法途徑維護自身合法權益。
據了解,洗碗機作為近幾年增長最快的家電產品之一,吸引了眾多品牌的進入,市場研究機構中怡康數據顯示,2017年中國洗碗機市場新增了21個品牌、77個型號,而大批品牌的進入也讓整個行業“亂象叢生”。
此次在AWE期間,云米科技發布了AI、IOT、家電三者融合方案,以及11個品類20多件智能家電新品。該公司此次主打的宣傳點是“全屋家電互聯互通”,并指出這一技術僅云米科技一家實現,還自稱除互聯互通的核心優勢外,云米家電的其他功能也全面領先傳統家電及單機智能家電,如全球首臺帶圖像識別的云米AI油煙機 EyeBot、自動識別食材一鍵烹飪的云米互聯網蒸烤一體機等。
互聯網模式
資料顯示,云米科技全名為佛山市云米電器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于2014年5月,其主要業務方向是將互聯網與人工智能技術應用于家用電器,主要產品包括小米凈水器和自主品牌產品等。
北京商報記者通過天眼查查詢到了這家企業的股東信息,該公司大股東是創始人和董事長陳小平,占股比為60%,二股東為天津金星投資有限公司,占股比為40%。詳細信息顯示,天津金星投資有限公司的全資股東為小米科技有限責任公司。云米科技曾經獲得兩次融資,2014年7月3日,在天使輪融資中獲得小米科技的投資,不過具體金額未透露;2015年1月31日,在A輪融資中獲得來自順為資本、紅杉資本和中國晨興資本的數千萬資金。
在AWE上,云米科技稱自己發布的是首套全屋互聯網家電,還標志著中國家電進入全屋互聯網家電新時代。的確,互聯網是云米科技的投資者——小米科技流淌的基因,但并不是所有打著這一旗號的品牌都能得償所愿,尤其是家電行業。
以互聯網電視為例,從2013年開始,由樂視、小米兩家牽頭,逐漸嶄露頭角的互聯網電視產品在市場上掀起了一陣熱潮,很多沒有實體產業背景的互聯網公司紛紛“跳河”,作為開拓者創立新品牌,將新生品牌“拔苗助長”,由于這些企業具備片源自由可選、廣告時長較短、智能系統可實現功能更豐富等優點,它們迅速成為客廳娛樂市場的寵兒。
但好景不長,時間轉眼去到2017年,互聯網電視品牌的日子變得舉步維艱,比如看尚電視被曝出拖欠供應商貨款、大幅裁員的消息。中國電子商會副秘書長陸刃波稱,蒙眼狂奔的互聯網電視市場份額只有10%,外資品牌占有15%,國產彩電品牌仍然是主力,占有75%的市場份額。
其實,有問題的并不是互聯網模式,而是企業主體。陸刃波指出,互聯網電視企業缺乏有效供應鏈,自身沒有話語權;主要依靠資本融資,產品制造能力幾乎為零;產品、內容同質化嚴重,缺乏創新,盈利模式脆弱。
同時,不管是凈水器還是廚電產品,也存在同樣的問題。產業觀察家洪仕斌指出,互聯網企業沒有做家電的技術根基,產品質量和技術不過硬,消費者不會買賬,而且,就像傳統電視廠商紛紛推出互聯網子品牌一樣,傳統白電、廚電等廠商也會后續跟進,這樣比較下來,恐怕消費者還是相信傳統專業品牌。
盡管云米科技稱在2017年銷售額達到12億元,連續三年實現超過200%的增長,并透露未來的銷售目標是100億元,但北京商報記者在京東商城發現,云米科技的產品產注度遠不及專業的傳播統家電品牌,云米科技的凈水器產品只有200多條用戶評論,而像沁園這樣專業做凈水產品的企業,用戶評論達到幾萬條。
備受質疑
其實,自從云米科技的產品推出以來,該品牌就不斷受到業內的質疑,質疑方向就是抄襲和復制其他產品。
北京商報記者經過對比發現,該品牌的冰箱產品與海爾等家電巨頭的產品相似度很高,吸油煙機、燃氣灶具等產品則與方太等廚電巨頭的產品“撞臉”。有來自網友的質疑稱,云米科技基本上是靠模仿、抄襲傳統家電品牌來做產品,基本上沒有原創,只是改良,規避同行的專利保護。
比如說,曾經公開拿到京東眾籌平臺的一款云米吸油煙機,與方太在2016年發布的一款創新產品“歐近跨界”星魔方吸油煙機有著幾乎如出一轍的產品外觀。此前曾有媒體報道稱,云米家電只是對外觀進行適當的改良,對產品成本進行優化,就以不到方太同款產品1/3的價格在市場上銷售。
對于這些質疑,北京商報記者聯系到云米科技品牌部的公關與傳播經理,他表示自己并不是最合適回答這個問題的人員,會請公司相關部門的人回答,但截至發稿,記者并未收到任何回復。
洪仕斌認為,抄襲的行為應該引起企業的高度重視,作為一家互聯網企業,這種事情只會對品牌造成傷害,其發展也會受到質疑,而作為小米旗下的生態鏈企業,更要規避這種行為。“企業要想長久地走下去,不能用抄襲的手段模仿別人的產品,要有創新,創新不光體現在外觀上,還體現在技術上,這次的事情也給很多互聯網企業一個很好的啟示,大多數互聯網企業講究快的銷售策略和方式方法,但于產品本身卻比較難,沒有技術的沉淀,就紛紛模仿抄襲找捷徑。”
在洪仕斌看來,互聯網家電企業只有認清自己的現實問題,沉下心來,在產品上下功夫,經過多年積累,才能有所成就,畢竟家電是耐用型產品;另外,互聯網企業也可以以自己的優勢與傳統企業嫁接,將產品理念與營銷理念等進行匹配,規避模仿抄襲,慢慢向上游滲透。否則,“走得太快會丟掉靈魂”,互聯網企業要有所警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