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為消費者向永利國旅法定代表人洪喆個人賬戶轉賬記錄。資料圖
2月10日下午,帶著女兒準備開啟春節旅程的姚紅,剛剛抵達海南三亞就聽到了噩耗。
三亞當地負責接待的地接社業務員告訴她,由于組團的旅行社破產,一直沒有給地接社打款,現在游客無法繼續完成行程,酒店也無法辦理入住,“除非再交納一份團費”。
已是這家名為“愛嘉途旅行社”老顧客的姚紅完全不敢相信,才在前一天晚上和銷售人員確定了正常出行,今天就收到了旅行社破產的消息。
慌亂之下,姚紅讓仍在北京的家人趕到北京豐臺區歐尚超市愛嘉途門店查看情況,卻發現已是大門緊閉,而門口聚集了不少跟她一樣迷惑的消費者。
愛嘉途所屬的北京永利國際旅行社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永利國旅)發布的公告稱:“……股東會、管理層決定于2018年2月10日解散本公司,并對公司進行清算……”
白紙黑字的公告,讓姚紅不得不放棄繼續跟團出行,悻悻地返回北京。
突如其來的解散
公開信息顯示,北京永利國際旅行社成立于2001年6月1日,注冊資本300萬元人民幣,經營范圍包括國內游業務、入境游業務、出境游業務、航空機票銷售代理、旅游景點門票銷售代理等。
2012年,永利國旅與愛嘉途網科技有限公司正式合并,上線了愛嘉途旅游網,并在北京、上海、深圳等一線城市陸續開設了30余家直營門店。
然而,作為首家“連鎖型旅游超市”的公司,卻在一夜之間全面停業。
上述公告中稱,解散公司是“由于經營不善,導致公司業務量逐年減少”。不過記者未在目前的公開資料中查詢到永利國旅相關的營業數據。
據與姚紅聯系的愛嘉途銷售員透露,永利國旅在2017年下半年出現了向合作商延期付款的狀況。而在今年春節前召開的公司會議上,公司法定代表人洪喆鼓勵各門店銷售人員加大宣傳力度、吸收團費。
法治周末記者了解到,公司在破產前一周內,還與數名消費者簽訂了合同并收繳了團費。轉賬記錄顯示,部分消費者甚至直接轉賬至洪喆個人賬戶,并非公司賬戶。
“作為老顧客,剛交費公司就宣布解散,真是不可思議,像是蓄謀已久的。”消費者周陽直言。
此外,記者查詢了愛嘉途微信公眾號發現,2017年12月29日,永利國旅舉辦了公司年會;2018年2月2日,永利國旅與影都文化投資發展有限公司、北京泛華新興體育產業有限公司會談共同組建文投華宇管理公司及文投文旅產業基金。旅游宣傳文章在2月10日也有更新。
法治周末記者按照員工提供的電話多次聯系永利國旅相關負責人,截至發稿前,電話均處于無法接通狀態,愛嘉途客服電話已暫停服務,其官網頁面也無法打開。記者還撥打了清算小組的電話,也無法接通。
“工作以來第一次遇到這種情況,看到公告時都懵了,不知道怎么和顧客交代,其實我們員工也是受害者,被拖欠了兩個月工資,提成也沒有了。”愛嘉途員工洪梅告訴法治周末記者。
求助無門
多名消費者告訴記者,在收到微信通知或電話通知后就立刻趕往報名門店,發現大多數門店已經關閉。隨后他們立即向國家旅游服務熱線12301投訴,并前往就近派出所報案。
“當時事件剛發生,派出所還沒收到消息,讓我帶著合同去找經偵大隊報案,后來我被告知此事屬于合同違約,需要去找法院起訴。”周陽說。
不少去報案的消費者與周陽遇到的情況類似。在向北京市政府信訪辦、北京市公安局信訪辦求助之后,各派出所接受了消費者的報警,但截至發稿時,尚未立案。
由于涉及消費者人數眾多,北京市旅游發展委員會(以下簡稱旅游委)也介入事件協調,旅游委相關負責人表示,此事雖不在旅游委管理權限內,但他們會向永利國旅法定代表人洪喆施壓,并聯系上游批發商,盡可能保證消費者出行,并建議消費者盡快到就近派出所報案。
“報案、簽字、按手印、錄口供一系列流程,接下來就是漫長的等待。反復致電報案派出所,得到的回復就是繼續等待。”周陽有些無奈。
3月16日,法治周末記者見到了50多名消費者,在一個多月毫無進展之后,他們寄希望于旅游委能出面協調解決此事。
“事實上,我們的訴求很簡單,要求洪喆出來見面,只是想知道我們的團費到底去哪里了,該怎么追回團費。”消費者代表楊海表示,即使公司破產清算,團費也不能拿去填補公司的債務。
北京盈科(上海)律師事務所高級合伙人律師施天佑在看到永利國旅發布的公告后表示,此公告應該屬于該公司自行解散清算的公告,公司破產要以法院受理為準。施天佑認為,如果消費者希望追回已繳納的團費,可以依法向法院起訴,并申請保全財產。
負債累累
在旅游委2月12日上午召集批發商召開的會議中,永利國旅與竹園國際旅行社、五洲行國際旅行社等數十家批發商表示,已經為消費者預定了機票,但是永利國旅沒有支付當期團費,消費者原定的行程就無法繼續。
按流程,永利國旅在成功銷售旅游產品后,向批發商匯總人數及目的地,再由批發商安排地接社。正常情況下,永利國旅會在消費者出行前兩天向批發商結清尾款,并向消費者出具出團通知。
旅游委相關負責人透露,初步統計,永利國旅目前對外負債5000萬元左右,公司正在破產清算,其他情況尚不明了。
截至發稿日,共有395位家庭代表加入了此次向永利國旅追討團費的行列。根據合同統計,此次未能正常出行的人數約有1200人,涉及金額800多萬元。這些消費都是在永利國旅和愛嘉途門店報名了旅行團,標注的路線涉及泰國、越南、巴厘島、德法意瑞等多個境外目的地以及三亞、珠海、成都等國內旅游目的地,并以境外出游居多。
問題的關鍵是,批發商沒有收到當期款項,那么消費者繳納的團費到底去哪了?
目前,這些團費到底在不在公司賬戶中尚未明確。施天佑律師分析說,如果相應團費不在該公司賬戶,而是被他人非法挪用或非法轉移,可能涉及到刑事責任,但究竟是否犯罪或具體涉嫌什么罪名,要看具體的事實和證據而定。
與此同時,被拖欠工資的愛嘉途員工也在積極維權。洪梅表示,多名員工代表近日已向北京市海淀區勞動人事爭議仲裁院申請勞動仲裁。
根據企業破產法第一百一十三條的規定,破產財產在優先清償破產費用和共益債務后,依照順序清償。首先清償破產人所欠職工的工資和醫療、傷殘補助、撫恤費用,其次是破產人欠繳的除前項規定以外的社會保險費用和破產人所欠稅款,最后是普通破產債權。
不過,外界認為,雖然法有明文,永利國旅可能并沒有經濟實力償還所有債務,最悲觀的情況可能是,在105萬元旅游質量保證金外,公司剩不下其他可供執行的財產。
屢屢出事的旅行社
事實上,永利國旅并非近年來第一個出現類似問題的旅行社。
2017年4月18日,北京海濤國際旅行社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海濤國旅)與消費者爆發合同糾紛。
游客稱,根據宣傳,向海濤國旅購買套餐后,可以低價享受多條出境游的產品線路,而且在行程結束后還能返還之前的押金。受此吸引,不少消費者提前存入了3萬元至30萬元不等的押金,而隨后卻出現了海濤國旅無法退還押金的情況。
時隔不久,2017年8月30日,北京青揚五洲旅行社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青揚五洲)突然停業關張,相關負責人失聯,人去樓空,留下消費者不知所措。
業內人士表示,海濤國旅和青揚五洲“先存款后旅游”的經營模式存在很高的資金安全風險,一旦公司運作出現問題,資金鏈就可能斷裂,導致消費者權益受損。
北京聯合大學旅游產業研究所所長張金山曾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金融旅游模式目前還缺乏有效監管,相關規定尚處于模糊地帶。某些旅游企業把籌集的資金用來投資也并沒有對消費者進行風險提示和信息披露,這種不透明性的操作也沒有相關部門進行監督,一些企業借機鉆了空子。
如今,永利國旅宣布解散,雖與海濤國旅、青揚五洲情況不同,卻也導致一千多位消費者出行受阻,追款困難。
“相關部門對旅行社監管不力,如果將來沒有完善相關監管措施可能還會出現類似事件,還會有消費者利益受損。事前監管有利于防范事件發生,如果只是事后追查,即便是相關責任人受到重罰,受到的損失可能也無法彌補了。”楊海等消費者代表希望這次事件能夠倒逼相關制度規范的完善,將來避免類似事件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