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當前由美國挑起的中美雙方貿易爭端的問題,站在不同立場,會有不同的解讀。各路專家、學者、官員紛紛做出各種不同的預測、分析和建言獻策。我不敢妄加評論,只想從自己的角度闡述對這場貿易爭端的管窺之見。
依我所見,中美之間的貿易爭端由來已久。過去的四十年里,美國每一屆政府執政時期都和中國有著各種各樣的爭端。在中國崛起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后,越來越多的爭端集中在經濟和貿易方面�;仡櫴澜绲陌l展歷史,不難發現,每一個時期里的大國和大國之間,尤其是大國和正在崛起的國家,都會因為經濟貿易問題發生不可避免的摩擦和爭端。根據歷史資料統計,歷史上影響較大的國與國之間的貿易戰有11次,其中,四次是順差國獲勝,七次則以逆差國獲勝告終。所以美國總統特朗普這次發起貿易爭端不足為奇。
讓我們從深層次原因來看一下,我認為他的做法受到歷史原因和現實原因雙重影響。
首先,貿易爭端的出現與特朗普一貫堅持的政治理念和經濟思想密切相關,這是基于這種理念及思想的影響所做出的一項決定。從大格局來看,這更是特朗普的一種戰略行為。自2016年美國總統大選以來,他奉行的思想主張無不體現了美國至上、美國貿易保護主義和單邊主義的理念,其目的是為了讓美國再次強大起來。在全球經濟一體化的大趨勢下,這種貿易保護主義政策勢必會給國與國之間的貿易往來,經濟交流與合作帶來巨大的影響。
如上所述,同時期里的大國會對崛起國家保持警惕。作為目前世界上最強大的國家,美國所針對的不僅僅是中國,在上個世紀七十年代,美國對當時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的日本也采用了類似的策略和戰略部署。根據此前流傳的一段30年前的視頻顯示,彼時,尚且年輕的特朗普在接受知名電視主持人奧普拉采訪時,就曾表達過美國貿易保護主義策略和思想,這也從側面說明這一政治經濟思想并非心血來潮,而是早早就在他的腦海里成了形。在懷有這種思想很多年后,特朗普也變成了典型的右翼代表。特朗普的美國至上的貿易保護主義為他贏得了總統選舉,他還想延續這種思想到國際社會,為他贏得下一屆總統選舉,從而獲得連任奠定基礎。
其次,此次貿易爭端由美國發起,是出于美國國內政治的需要。特朗普就任總統一年多來,執政過程中遭遇了各種不順的局面,面臨了多種指責。其中通俄門事件對他影響巨大,因為如果通俄門事件坐實,妨礙司法公正罪名成立的話,特朗普及其團隊將會面臨法律訴訟甚至牢獄之災,而非一個簡單的政治事件問題。共和黨作為執政黨,在兩院和白宮都占據了重要的位置,擁有很強的話語權。通俄門事件發生后,共和黨曾想方設法來減輕隨之而來的負面影響。特朗普甚至運用行政手段,撤換了獨立檢察官,中央情報局局長等,但是通俄門事件的消極影響并未真正得到消除。特朗普團隊有的成員已經伏法認罪,而且很多不利的證據都指向特朗普的親朋和其他高級幕僚。通俄門的發生讓美國民主政治蒙上一層厚重的陰影,美國民眾,包括在大選期間投票支持共和黨和特朗普的普通民眾都對特朗普的政治操守產生了不信任感。這表現在美國州長選舉時,民主黨占據了2/3席位,而共和黨分得1/3席位。被視為中期選舉前哨戰的弗吉尼亞和新澤西兩州州長的選舉均被民主黨拿下。這預示著11月兩院中期選舉的席位將很可能被民主黨重新奪回,這對已經正式組建下一屆競選班子的特朗普來說可不是什么好事,挽回共和黨頹勢迫在眉睫。
由于國內政治壓力巨大,特朗普急于擺脫這種信任危機,需要一些國際熱點事件轉移民眾在國內政治方面的注意力。而中美貿易爭端正好在這個時候成為了一個不錯的戰略選擇。其實除了中美間的貿易爭端,俄羅斯前情報官員在英國中毒死亡的事件也被用于撇清和俄羅斯的關系,轉移國內民眾的注意力的工具。本來,這件事和美國的關系不大,但美國卻在其中扮演了積極的角色。而俄羅斯為了撇清和特朗普的關系,則把美國描述成了整個事件的幕后黑手�?傊瑢μ乩势諄碚f,中美貿易爭端是個不錯的選項,這既是踐行競選承諾的體現,也是國內政治的需要。
值得注意的是,特朗普接任總統后,美國擺脫了2008年經濟危機后的衰退局面,經濟發展開始步入增長階段,股市上漲了5000點,失業率為十幾年來的最低值,低于5%,而且2017年全年經濟增長率達到了2.3%。這些數字為特朗普贏得了許多贊揚和信任,所以良好的經濟發展態勢成為了發起貿易爭端的有力支撐點。
再次,貿易爭端的發起也與國際政治和經濟的需要緊密相連。兩次世界大戰后,美國成為世界超級大國,而美蘇冷戰,蘇聯解體以后,美國是世界唯一超級大國,多年來一直稱霸世界。美國不局限于把目光放在國內,而是放眼全球。全球每一處角落發生的爭端幾乎都能看到美國的身影,有的是直接的,有的是間接的。在關于全球發展的言論中,美國反復強調自己的國家利益,這是美國發展的戰略需要,也體現了美國以世界為己任的觀念。很久以前就有“美國是世界憲兵”的說法,這里的憲兵扮演著維持世界政治、經濟和貿易秩序的角色。
二戰結束以來,全球處于70多年相對的和平時期,全球經濟和貿易的發展迎來了前所未有的繁榮時期,隨著區域和全球經濟一體化進程加快,金磚五國和一大批的新興國家都迎來了各自的黃金發展期。其中日本在上個世紀六十和七十年代崛起,后來成長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中國堅持改革開放的基本國策,通過幾十年的持續發展,終于在2010年正式取代日本一躍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而美國進入21世紀以后,經濟發展勢頭平緩,2008年經濟危機則重創了經濟的發展,十年以后才得到緩解。因為這種此消彼長的關系,美國的國際影響力正在下降,而中國的國際地位正在上升。在世界各地,美國都遭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戰,在中東地區受到強有力阻擊,對拉丁美洲的控制也遭到抵制,歐盟的發展和金磚五國的崛起都在經濟發展上構成了不小的威脅。一些有國際影響力的國際合作組織已經把美國排除在外,都對美國的全球領導力構成了挑戰。此外,美國自身國力相比上個世紀后半期在全球的影響力已經有所下降。美國要想繼續維持全球霸主地位,就必須有一套新的戰略主張和經濟發展策略。這就是去年美國訪問中國等亞洲國家以后,提出了印度洋和太平洋戰略的原因。在此之前,特朗普上任時就提出退出TPP,要求重啟北美自由貿易談判。同時對歐盟、日本和韓國提出各種要求,倡議戰略合作伙伴承擔更多國際責任。在APEC會議上,美國正式提出印度洋和太平洋戰略。到了今年,美國正式開啟這一輪讓世界各國都很擔憂的中美貿易爭端。這一系列組合拳都是重新讓美國強大起來的國際戰略部署。如果美國不能遏止中國的發展,不能聯合盟友重振霸主地位,那么二三十年后美國很可能喪失全球的主導地位。因此從這個角度來講,這是國際政治和經濟的需要。
那么現有的貿易爭端最后會演變成大規模的貿易戰嗎?理論上,這是完全有可能的。在特朗普就任美國總統后,美國很多智庫都在研究美國政治、經濟的走向,其中最貼近事實和權威的應該是去年9月份美國彼得·喬治·彼得森國際經濟研究所發布的研究報告,該報告已經明確指出中美貿易戰不可避免,發生的結果可能有三種形式,即全面、中等、以及有限的貿易戰。如果發生全面的貿易戰,美國經濟將會遭遇2008年以來最大的重創,表現為失業率重新上升到5%以上,經濟增長率損失一個百分點,而且GDP會持續下降。即便貿易戰結束,美國取得的所謂的成功也不能挽救經濟衰退的態勢。最低程度的有限的貿易戰也會帶來給中美雙方巨大的沖擊。
面對貿易爭端,很多人都在分析有什么牌可以打,我個人認為看得見的牌都不是牌,至少不是好牌。許多專家學者官員都知道美國和中國各自有什么牌可以應對這次爭端,怎么打出這些牌。這些都是明牌,并不能夠說明什么深層次的問題。我對彼得森研究報告的很多分析都是認同的,我的疑惑在于目前的貿易爭端會不會升級為貿易戰?換句話說,貿易戰是否真的不可避免?我認為未必會有真正的貿易戰,更大的可能是在巨大的貿易戰壓力下雙方重新回到談判桌前。具體原因如下:對特朗普來講,他想借中美貿易爭端轉移通俄門事件的指控和民眾的注意力,賺取政治利益,以便在中期選舉中擊敗民主黨,由共和黨繼續控制國會,避免對他的不利的彈劾,為下屆總統選舉鋪平道路。但是,美國股市下跌超過5000點,失業率重新上升到5%以上,或者GDP的增長率低于2%,這三項中任何一項的出現都會打碎特朗普目前取得的所謂的成就�?梢哉f,這三點就是底線,任何一項發生都是特朗普的不可承受之重。事實上,對于特朗普的對華貿易政策,美國工商界和部分國會議員都有不同意見。由于美國接二連三提出欲對中國征收500億和1000億美元的關稅,中美貿易爭端加劇,股市已經出現了不小的波動,道瓊斯、標準普爾500和納斯達克三大指數均下跌2%以上。 中方采取的反制措施將對美國鋼鐵、電器,特別是農產品造成很大影響。其中,農業的損失會大幅上升,損失約5%,而GDP增速可能受此影響,下降一個百分點左右。
毫無疑問,如果發生中美貿易戰,中美兩國的經濟都會遭受巨大損失,但是相對而言,中國政府的抗壓能力明顯要高于特朗普政府。這不僅僅是因為中國有著有待開發的巨大的內需市場,而且是因為中國有著當代國際社會中最為強大的政府力量和老百姓的凝聚力。本世紀未來的日子里,中美兩國的貿易爭端仍然會以這樣或那樣的形式不斷發生,中美兩國的關系仍將在既合作又競爭的態勢下不斷往前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