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也就是在月初,4月2日,阿里巴巴集團、螞蟻金服集團與餓了么聯合宣布,阿里巴巴已經簽訂收購協議,將聯合螞蟻金服以95億美元對餓了么完成全資收購。至此,餓了么完全歸屬阿里系,美團與餓了么分別站在騰訊與阿里不同陣營。
眾所周知,在目前國內市場,騰訊與阿里分別占據了非常大的市場份額。
而說起這兩位互聯網巨頭。給人感覺的第一感覺是牛,第二印象或許是亂。似乎這兩位巨頭在各個方面都有涉足,做得起來的就做,做不起來的就買。反正有的是資本。
電商
就目前的國內情況,阿里系絕對是完勝,就目前來說國內的電商平臺確實有很多,但是似乎沒有哪一家能夠與阿里打成平手。很多人都笑談,有誰能夠干的過萬能的淘寶?根據去年雙十一的相關數據,淘寶包括天貓在內的1682億完勝京東的1271億。而京東背后的最大股東是騰訊。
京東是靠賣電器起家,京東的目標始終鎖定在阿里(天貓、淘寶)。
淘寶假貨多,京東說他只賣“真貨”;淘寶快遞慢,京東搞了個自營快遞;淘寶有“雙11”,京東弄個“618”。
折騰這么多,京東依舊競爭不過淘寶,于是騰訊買了“拼多多”。
拼多多以便宜著稱,淘寶一件商品賣29元,在拼多多上可能賣19元,如果五個朋友一起買,9.9就可拿下還包郵。
拼多多就是依靠9.9包郵,迅速爆紅,成為僅次于阿里、京東的中國第三大電商平臺。
拼多多競爭得過淘寶嗎?便宜總是伴隨差評,拼多多經常被吐槽“垃圾”、“詐騙”,2016年投訴量居行業第一。如果想改變這一態勢,提高價格是必須,那么提價以后拼多多拿什么和淘寶比?
所以電商領域不管騰訊是買了京東、拼多多還是蘑菇街、美麗說。阿里就一句話“我有淘寶”!
再插一句,除了淘寶,阿里系還有蘇寧,電商這一局無論怎么打都是阿里贏。
O2O
阿里和騰訊都被中國消費者敬稱為“馬爸爸”,一方面是因為阿里和騰訊在諸多領域都占據了一席之地,并且得到大部分消費者的認可,另一方面,不管是阿里還是騰訊,對資本投入方面都比較闊綽,通俗的說都不差錢。
從市場的格局上來看,近幾年,不管是騰訊還是阿里巴巴,彼此都越來越不滿足自己的主營業務,從生活中的各個方面涉足。
譬如說,前幾天阿里巴巴餓了,好家伙,叫了一份95億美元的外賣,全資收購餓了么。
為此,有人認為,阿里這是在對標美團。
美團早期是阿里系的一員,美團和大眾點評合并以后阿里退出,美團正式成為“騰訊系”一員。
其實阿里一直在做外賣,例如淘寶外賣和口碑,但效果不明顯。未來O2O訂餐是一種趨勢,誰先占領市場誰就具有主動優勢,馬云怎么能放棄?于是就有了馬云壕氣叫外賣,餓了么站隊阿里,美團站騰訊。在O2O外賣領域,阿里和騰訊只是兩強爭霸。
共享單車Plus打車
滴滴加上共享單車,股權比較混亂。正是因為很多新興的企業創業一兩年之后不是被阿里收購就被騰訊收購,正因為如此,有網友戲稱“創業不是為了理想,而是為了賣給阿里或騰訊”。
買完之后,定神一想,還真的是“騰訊美團摩拜”VS“阿里滴滴ofo”。
本來美團好好地送外賣,但是去去年開始,美團正式進軍“打車”領域,直接叫板滴滴。
也是前幾天,美團順利拿下摩拜,開始和ofo兩兩爭霸。
如果前面幾條梳理看不出阿里和騰訊的“火藥味”,但是從“外賣、打車、共享單車”這三個領域可以很淺顯的看出這是騰訊阿里的瓜葛,這是屬于強者之間的纏斗。
外賣平臺美團現在擴大版圖進軍“打車”和“共享單車”領域,而且這一時點與阿里收購餓了么的時間相同。
綜合各個方面來看,這是一場無硝煙的資本大戰,結局怎樣,就目前來看,還并不明朗。
然而,諸多網友都認為AT大戰利好消費者,然而筆者想到的是,鑒于這兩位巨頭的全力參與,結合互聯網+的新零售該如何保障品質消費或許真的是一很好的議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