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碼平臺、卡商、貓池,這些詞語都是什么意思?原來這都是利用企業登記電話卡漏洞的非法行業的術語,其中卡商經常為詐騙分子提供避開身份的電話號碼。近期,廣州黃埔警方在黃埔區東區街、蘿崗街、長洲街連續搗毀3個“卡商”犯罪窩點,先后抓獲5名犯罪嫌疑人。
打碼平臺引出黑色產業
如今,手機號碼、驗證碼成為了許多網絡平臺的主要“通行證”。為迎合市場的需求,一種所謂“打碼平臺(又稱驗證碼平臺)”的黑色產業悄然而生,“打碼平臺”可以理解為利用驗證碼非法獲取利潤的網絡平臺。
在“打碼平臺”的黑色產業鏈中,“卡商”起到了關鍵作用。“卡商”,主要是指擁有大量手機卡的用戶,其通過使用“打碼平臺”提供的軟件,大量注冊各類網絡平臺賬戶,并自動將收到的驗證碼短信發回到“打碼平臺”,“打碼平臺”隨即將對應的手機號碼、驗證碼直接發給下游的各類“客戶”使用并收取一定的費用。而下游客戶往往與網絡欺詐、電信詐騙等犯罪活動密切相關,“卡商”也成為了當前電信詐騙犯罪突出的幕后黑手之一。
貓池,是指有通信模塊,支持多張手機卡同時使用的設備,是“卡商”必不可少的工具之一。
卡商被捕供認內幕
3月28日上午,根據廣州市公安局網警部門通報的“卡商”線索,黃埔警方迅速成立專案組,鎖定相關嫌疑人及窩點。3月29日上午,警方采取收網行動,在東區街、蘿崗街、長洲街搗毀3個“卡商”窩點,抓獲鄧某等5名犯罪嫌疑人,繳獲作案用的電腦30多臺、貓池100多套、手機卡40000多張等。
據嫌疑人供述,大量無名手機卡主要來自以企業或單位名義購買的手機卡,俗稱“企業卡”。此類手機卡登記在不同企業名下,多數只有接聽來電、收發信息的功能。嫌疑人通過各種途徑,大量購入“企業卡”,利用“企業卡”無個人實名登記的特點,為需要規避實名制的各類“客戶”(大部分是實施電信詐騙的不法分子)提供服務。
“卡商”持有大量的手機卡,除了可以注冊各類網絡賬號,還有刷優惠、刷流量等業務。總而言之,凡是跟驗證碼有關的產業,他們都有涉足。警方此次偵破的系列案中,曾某、楊某在歸案前剛剛接下一宗“生意”:刷網絡抽獎。
辦案民警介紹,上述5名嫌疑人均具有較高的文化和計算機應用水平,其中嫌疑人莫某還是國內某名牌大學的研究生,曾經在一家國內龍頭的通訊企業擔任專業技術人員。目前,5名犯罪嫌疑人均已被警方依法刑事拘留或取保候審,案件仍在進一步偵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