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互聯網的不斷發展加之共享市場的空前繁榮,很多傳統服務的項目似乎都冠上了共享的字眼,譬如:先前的共享單車加上后來的共享充電寶、共享座椅、共享汽車還有共享住宿。似乎當今的消費市場,大多數都被共享二字所冠上了名頭。而在共享經濟行業里,除了共享單車,共享住宿已經成為出行領域后共享經濟范疇第二大新增長點。記者根據現場國家信息中心分享經濟研究中心在京發布《中國共享住宿發展報告2018》。報告顯示,2017我國共享住宿市場交易規模約145億元,比上年增長70.6%;參與者人數約為7800萬人,其中房客約7600萬人;主要共享住宿平臺的國內房源數量約300萬套;融資額約為5.4億美元,比上年增長約180%。從未來發展趨勢看,報告預計到2020年,我國(大陸地區)共享住宿市場交易規模有望達到500億元,共享房源將超過600萬套,房客數將超過1億人;行業并購重組步伐將加快;平臺企業將加快布局“上山下鄉”;民宿眾籌將加速升溫;“民宿+” 將引領行業生態化潮流;行業服務標準化水平將不斷提升。
數據顯示,千禧一代是主要用戶群體。參與共享住宿的房東具有年輕化、高學歷等特點,女性房東成為主力軍,房東平均年齡33歲,70%左右的房東擁有本科以上學歷,女性房東占比大約6成,18-30歲的房客占全部房客的比例超過70%。
從區域上看,一線城市和成都、重慶、西安等二三線城市是共享住宿的主流市場,排名前十位城市的房東、房源占全國總量的比重分別達到48.9%、47.6%。
從訂單增長來看,一些熱門的二三線城市共享住宿呈現爆發式增長。面對巨大的出境游住宿市場需求,小豬、途家等平臺企業積極拓展海外房源,布局海外市場。
報告提出,共享住宿發展在拓寬就業創業渠道、增加城鄉居民收入等方面的作用已經顯現。2017年主要共享住宿平臺上房東、管家、攝影師等提供服務者人數約為200萬人;平均每增加1個房東,可帶動2個兼職就業崗位;職業房東年平均收入大約22萬元,個人房東年平均收入約9萬元。
面臨這一龐大,并且還保持著強勁增長的共享短租行業,行業龍頭企業正在嘗試通過成立行業交流平臺、制定行業標準的方式,進一步鞏固目前已經形成的競爭態勢。記者據悉,國內根據共享住宿這一現狀出臺了首個共享住宿標準。
5月15日,中國共享住宿領域首個行業交流與研究平臺,共享住宿專業委員會在國家信息中心分享經濟研究中心成立,并正式向外界發布《共享住宿行業倡議》與《中國共享住宿發展報告2018》,同時還宣布啟動共享住宿行業標準的制定工作,進一步提升行業服務品質與標準,規范運營管理,加強行業自律。專委會成立當天還宣布啟動共享住宿行業標準的制訂工作。而這份即將在2018年年底公布的行業標準參考了目前兩家行業頭部企業愛彼迎、小豬短租等企業在數據安全、用戶信息、準入制度、交易規則、風險控制方面的實踐基礎。
“成立共享住宿專委會,就是希望搭建一個行業性的交流與合作研究平臺,匯聚一批共享住宿相關領域專家學者和實踐企業,共同研究行業發展問題,探索公共政策創新之道。”在5月15日共享住宿專委會成立大會中, 國家信息中心副主任徐長明如此表示。
據北京商報記者了解到,大會啟動的中國首份共享住宿行業標準的制定工作,由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旅游管理學院院長谷慧敏團隊負責起草。谷慧敏介紹,行業標準的制定將基于民宿、短租的特殊業態,結合互聯網平臺下的行業特征,以愛彼迎及小豬短租作為共享住宿行業的主要調研對象,參考借鑒兩家企業在數據安全、用戶信息、準入制度、交易規則、信用體系及風險控制等方面積累的實踐基礎,會同相關專家,產出一份關于共享住宿行業的企業規范性標準文件。
在過去的幾年里,共享住宿這一行業一直都沒有一個統一的行業標準,導致這一行業的監管一直存在一定的難度,也讓民宿衛生、安全等問題成為難以監管的難點。2017年8月,國家旅游局發布 《旅游民宿基本要求與評價》,當時被業界看做是缺乏民宿行業的參考規范,而其中的細節也將呼之欲出。不難看出,這些年國家對這方面的監管也不來越重視,記者通過業內相關的專家了解到,此次的行業標準是由政府、企業、和業內專家共同探討得出的行業準則。而其中的過程,也有國家信息中心這一兩年來的共享經濟行業的調研從而提供關鍵的數據主持。
雖然在過去六年里,由于網絡以及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中國的共享住宿行業交易額取得百倍增長,雖然,這一過程中,由國家引導,企業參與的方式,進行相關方面的革新,解決了個人房東與房客的信任、接待、清潔、交互等一個個難題,但,由于是市場的過快增長,在發展過程中也還是存在很多難以解決的各種問題。
國家信息中心分享經濟研究中心副主任于鳳霞就表示,目前共享住宿發展任然面臨著多個困難區間,包括消費習慣制約市場培育、行業服務標準化亟須提速、法律地位需要進一步明確、行業監督模式亟待創新。今后一個時期,共享住宿發展的宏觀政策與制度環境將進一步完善。
在國家層面,將基本形成鼓勵創新、包容審慎的監管取向與政策框架,多部門的協同監管機制將逐步建立。在地方層面,針對共享住宿領域的創新實踐,有望在試點示范、行業管理等方面出臺地方性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