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芯”必須堅持自主研發
我國科技經濟發展日益迅猛,綜合國力日漸強盛,在諸多關鍵領域取得突破性進展,植根于民眾內心的民族自豪感油然而生。從國家層面來講,量子通信、高鐵、北斗導航系統等都領已經先于世界,從社會層面來看,移動支付、共享單車、網購、物流技術基本可以傲視全球。
然而,最近“美國全面制裁封殺中興”這條新聞一時間給了國人上了一堂深刻的反思課——核心技術必須堅持自主研發。
中興遭遇的問題,是我國整個信息技術產業面臨的問題。從2018年算起,7年后正是2025年。“中國制造2025”,這是我國邁入“制造強國”行列的年份。美國政府制裁的理由,只是一次“恰到好處”的借題發揮。而美國政府采取制裁中興的舉措,也正好打到了電子產業的“軟肋”。
“中國芯”需政府支持+企業主導
“事實上,我國在芯片設計、制造等方面確實存在短板,特別是制造環節相對較弱,部分核心技術、關鍵設備沒完全掌握。”中科院微電子所所長葉甜春公開表示。經濟學家張連起認為,中國“缺芯”困境一定程度代表了中國制造夠大而不夠強的現狀。
近年來,創新引領作用更加凸顯,企業已成為科技創新的主角。
相關統計顯示,2017年,中國在研發領域的投入達1.75萬億元,居世界第二位,超過歐盟15國的平均水平。其中,源于企業的研發投入占比已近八成,更出現了華為這樣研發投入強度業界領先的龍頭企業。
“中國擺脫核心技術受制于人的需求越來越迫切,只有科技這塊‘骨頭’足夠硬,我們才有機會與國際巨頭平等對話。”騰訊公司董事局主席馬化騰說。阿里巴巴董事局主席馬云認為,核心技術并不是高不可攀,大企業要有大擔當,掌握核心技術也是大企業當仁不讓的責任。近日,有消息稱阿里巴巴全資收購中天微,自主研發打造“中國芯”。
但是,我國核心技術能力仍存短板,未掌握一些真正的核心技術,自主創新能力不強,一些關鍵部件對進口依賴嚴重。專家表示,國家層面的支持至關重要。
中國工程院院士倪光南指出,在芯片的關鍵領域和大項目上應該在政府支持下形成企業主導的格局來推動芯片的國產化,如果過于分散很容易導致不合作,在這一方面可以借鑒北斗導航的成功經驗。至于小的項目則可以放開,通過競爭的方式去實現優勝劣汰。
他也提出,在芯片的制造上,投入幾千億是至少的,而且需要持續地投入。只有這樣,中國的芯片制造才能趕上世界先進水平。
芯片行業頂尖人才難培養
不可否認,高校是科研創新主力軍。但有專家認為,“中國芯”研發的瓶頸關鍵在于人才。
戰略學者張捷畢業于中國科學技術大學,芯片專業。他在文章中提到,芯片產業要成功,人才是重中之重,人才培養至關重要。但他回憶自己的經歷,認為弱化理科教育和理科通才基礎教育不利于芯片方面頂尖的孩子。
“現在中國在芯片工業上,在設計和檢測、封裝等環節都有長足的發展,唯一發展不起來的就是制造流片這個環節,這個環節需要的就是物理、高技術等最密集的部分,而且需要復合型人才。”張捷舉例,雖然華為海思自己的芯片也很多,但關鍵的流片環節都是代工。
他指出,不是物理高手很難有所突破。“而芯片的制造和設備所涉及的相關物理研究,尤其是尺度到幾十埃的分子尺度下,現代物理量子力學的影響越來越大,是沒有學過現代物理基礎不懂量子力學的電路設計出身的人很難突破的。更關鍵在設備制造上,更是要物理高手。”
他還表示,這是一個對技術的理解和掌握特別全面的專業。芯片專業到制造部分,相關的學科特別多,光刻對光學有要求,擴散等工藝則對化學有要求,還有超凈超純超真空等,甚至低溫專業、材料科學、自動控制等。
同時,費用問題更是關鍵。“培養一個芯片制造方面有經驗的大學生,費用極高!更關鍵的是別看關鍵性的物理層面的芯片人才奇缺,培養的非常稀少,中國此類的芯片人才還外流最厲害!”張捷表示,“我們要看的更長線一些,中國的人才戰略、教育戰略,也要為這個關乎民族崛起大業的關鍵問題進行深入改革,全民一心臥薪嘗膽,把卡脖子的芯片問題徹底解決!”
“核心技術靠化緣是要不來的”
“只有把核心技術掌握在自己手中,才能真正掌握競爭和發展的主動權,才能從根本上保障國家經濟安全、國防安全和其他安全。”“不能總是用別人的昨天來裝扮自己的明天。”“高端科技就是現代的國之利器。近代以來,西方國家之所以能稱雄世界,一個重要原因就是掌握了高端科技。真正的核心技術是買不來的。正所謂“國之利器,不可以示人。”“只有擁有強大的科技創新能力,才能提高我國國際競爭力。”回看前路,習近平總書記的告誡可謂刻骨銘心。
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在多個場合都曾強調過科技創新的重要性,他還多次提到要掌握核心技術,并指出核心技術受制于人是最大的隱患,而核心技術靠化緣是要不來的,只有自力更生。這些話語在今天看來,非常具有針對性和前瞻性。
沒錯,中國經濟發展的下半場重點是實現高質量發展,在核心技術上實現自主研發。這條路很長,我們都心知肚明,但我們必須堅持也只能堅持。
在業內人士寧南山看來,中國經濟升級最大的兩個領域是汽車制造工業和集成電路工業。反過來說,“我們要做好長期戰斗的準備, 如果我們成功了,那中國就是真正的超級大國,真正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
“中興事件”也讓很越來越多的中國人關注我國芯片行業,并且更多的國人覺醒了,深刻意識到核心技術是國之重器。記者就此事對普通市民進行了采訪。
“我國要以中興為警示,一定要大力發展芯片行業,堅持自主研發,不再受制于人。”從事中學教育工作的高女士對記者講述自己的看法,“同時我也會將這個觀念傳播給更多的學生。”
北京某大學宇航學院在讀研究生田某表示,“科技興邦!國家需要科技人才,科研人員任重道遠,我愿意投身其中干點實事。”
IT男小曲對記者講,“‘中興事件’給我的啟示是:當今,一個國家是否強大的標志不僅在于經濟、政治、軍事,最終取決于科技。任何領域一旦牽扯到核心技術,各國都會對外封鎖保密。我國別無他法,只能靠自主研發,讓自己成為高端科技的掌握者,核心技術的擁有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