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移動支付安全便民宣傳周啟動儀式暨移動支付安全與創新研討會”在北京召開。會議的議題主要是圍繞著移動支付的便捷與安全。宣傳移動支付在便民惠民方面的重要作用,普及移動支付知識。
現下,人們日常消費方式基本上都是基于支付寶或者微信支付。就用戶平時消費所支付的方式問題,記者便采訪了周邊群眾。“目前都是用支付寶進行支付。”“現在誰還帶現金啊,現金既不安全也不是方便。通常小事情都是采用網絡轉賬的方式。”而群眾所回答的基本上都是采用網上轉賬的方式來進行結算。
隨著網絡與智能手機的快速普及,基于網絡互連的多元化零售支付方式得到了廣泛的應用,在支持實體經濟發展、服務民生消費等方面發揮了重要的作用。尤其是移動支付的發展獨領風騷、連續多年保持高速增長態勢,以深入滲透交通出行消費購物日常繳費等日常生活,為百姓生活提供了便捷高效的服務。數據顯示,十年來我國非現金支付業務的交易筆數和金額分別增長了10.41倍和6.34倍。
現階段,在各種支付形式當中,毫無疑問,移動支付方式是發展的最為活躍也是最為廣大消費者接受的支付方式。不過,移動支付在快速發展的同時,安全問題亦備受關注。
對此,在研討會上,馬國光坦言,在移動支付快速發展改進體驗、便利百姓的同時支付風險隨時隨之發生新的變化和轉移,在開放環境下移動支付風險正逐漸成為主要支付風險類型,并呈現出隱蔽性、復雜性、交叉性等新趨勢,移動手機端發生的賬戶盜用和欺詐呈現高發態勢,給用戶資金造成嚴重損失。
他亦進一步表示,在支付領域是需要在安全和效率上形成更好的平衡:一是牢牢守住合規底線和自律的高線,把合規作為產品設計和運營的硬條件,并主動承擔社會責任、依法開展業務。切實防范風險。二是要完善和優化消費者保護救濟機制避免短期行為保障消費者知情權、選擇權等合法權益。三是做好反欺詐工作,進一步提升自身風險防范體系建設、加強行業聯盟和跨行業協同,共同推動風險預警和信息共享、營造積極正面的行業形象。
“安全是支付業務的首要目標、重中之重。”就此問題,中國人民銀行支付結算司支付工具管理處副處長翁泉在會上表示,移動支付的主要特點就是安全、便民和創新。安全標準不過關的產品和服務,人民群眾用的不放心,便民惠民就無從談起;在不安全的基礎上進行了創新,也不是真創新。“這就是為什么人民銀行在出臺制度和業務監管中都首先關注客戶的資金安全和信息安全。”翁泉強調,新技術的應用必然有利于消減舊的風險,也肯定會帶來新的風險,因此對支付安全的要求,不能有任何的懈怠,市場機構要不斷提升風險防控水平和能力,始終安全放在首位。
中國人民銀行金融消費權益保護局副局長尹優平表示,自2012年人民銀行金融消費權益保護局成立以來,人民銀行金融消費權益保護局高度重視移動支付領域的權益保護和知識普及,具體開展如下工作:
一、每年3·15期間在全國范圍內開展以“權利、責任、風險”為主題的“金融消費者權益日”活動,重點介紹消費者安全使用移動支付的注意事項,提醒其警惕不當使用帶來的危害。
二、每年6月在全國范圍內“普及金融知識,守住‘錢袋子’”活動,專門針對農民、青少年、老年人和殘疾人等低凈值群體開展專項宣傳教育。
三、每年9月在全國統一開展“金融知識普及月”活動。今年還要加強與中央網信辦、銀保監會和證監會進行進一步的合作,在頂層方面進行協調和統籌,提高消費者移動支付安全使用技能方面的重點宣傳。
四、2017年正式建立了中國消費者金融素養問卷調查制度。動態掌握消費者支付結算包括移動支付知識水平和需求,研究分析消費者行為特點變化等。
五、加強聯動、創新手段,充分利用微視頻、微電影、拍攝公益廣告等新媒體平臺,加大宣傳的覆蓋面和效果。
不光如此,各大支付平臺也就此出臺了各自的政策,譬如:支付寶承諾被騙多少核實清楚之后,賠付多少。記者了解到,賠付機制最初是對實體卡的小額免簽免密快捷支付而設置。為了提高客戶體驗,高效快速消費,各家銀行都開通了小額免簽免密的快捷支付,300元以下的消費,直接刷卡,不用密碼不用簽字。萬一銀行卡丟失后發生被盜刷的情況,由中國銀聯先行賠付。移動支付興起后,這一賠付機制也復制到了移動支付上。
我國在移動支付上快速發展,多元化的新興支付工具極大方便了百姓生活,也進一步激化了實體經濟的發展,相互融合相互促進,充分發揮了金融為民、便民和惠民的作用。但與此同時,移動支付的創新發展在方便百姓的同時也給管理部門提出了新挑戰。對此,翁泉建議,如果新興技術的應用帶來新的操作風險,新業務的緩解分化可能會增加新的節點,新參與者的加入有可能會架空市場準入管理。對監管來說,對待創新要趨利避害、揚長避短,同樣也希望市場機構在創新中都是負責任的,并在探索中不斷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