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2日,市發改委、首都文明辦、市住建委共同發出倡議提議“空調調高一度,暢享綠色生活”。 提議廣大市民在夏季將生活和工作場所中的空調溫度自愿調高一度。
此次倡議針對民用建筑,包括居住建筑和公共建筑內的空調設施。目前,根據2007年國務院辦公廳發布的《關于嚴格執行公共建筑空調溫度控制標準的通知》,我國公共建筑內夏季室內空調溫度設置不得低于26攝氏度,冬季室內空調溫度設置不得高于20攝氏度,這里的公共建筑包括商場、寫字樓、酒店、賓館等。
醫學研究表明,人體最舒適的溫度在26-28℃之間,適度調高空調溫度,保證每天開窗通風,不僅節約能源,還可以遠離空調病,有益個人健康。控制空調的使用溫度,同時也是建筑節能中一項重要的工作。記者從北京市發展和改革委員會處了解到,2017年建筑能耗在全市能耗總量中占比達到一半左右。目前全市公共建筑總面積約3.5億平方米。因此,開展建筑節能尤其是公共建筑節能,對促進全市節能工作和緩解高峰期用電緊張,具有示范帶動意義。
為落實這一規定,市住建委每年會隨機選取部分商場、酒店、寫字樓等大型公共建筑,開展室內溫控和節能管理的執法檢查。同時北京市發展和改革委員會直屬節能監察大隊副隊長吳云告訴記者,2017年,隊里通過“節能監察目標隨機、監察人員隨機”的雙隨機方式共開展了5項涉及公共建筑產權單位的專項監察,總計監察118次;向公共建筑用能單位提出節能技改措施156項,沒收淘汰設備700余臺,以某公共建筑使用單位為例,通過更換高效用能設備,每年可節約用電約14萬度,節約電費約14萬元。
同時,為了強化公共建筑節能管理,北京市還建成了國內首個城市公共建筑電耗大數據平臺,對涵蓋13237棟公共建筑的基本信息、逐月用電數據、年度限額、考核情況等50余項數據進行檢測。據統計,北京市自開展公共建筑電耗限額管理以來,每年平均節約用電3.4億度,相當于15萬戶居民年用電量。
市建設工程和房屋管理監察執法大隊副隊長王秀玲表示:“今年7、8月將繼續按照26攝氏度的標準對市內公共建筑中的室內溫控和節能管理進行執法檢查,預計將抽查20多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