虛構合同、故意致使借款人逾期還款、再進一步偽造新公司誘借款人借新還舊……最終,三萬元貸款滾成一百萬元。有的借款人直到房產被抵押才恍然大悟“被套路了”。6月20日,由廣州市金融局主辦的“金融知識進萬家”黨員志愿服務日在農林下路舉行,記者從會上獲悉,市民如遇“套路貸”,可以撥打金融監管機構消費者投訴舉報專線電話12315舉報投訴。
揭秘:金融協會揭開“套路貸”黑幕
借款三萬元,一年就能“滾”成一百萬元,你們敢相信嗎?這就是“套路貸”的一個真實案例。滿滿的都是套路,一個簡單的借款,通過層層“連環套”,終極目標就是侵占市民的金錢、房產、車子等財產。
廣州市互聯網金融協會秘書長黃志海揭開了“套路貸”的套路和黑幕。
據介紹,套路貸公司第一步是成立公司、營造民間借貸假象。犯罪團伙會注冊投資咨詢、資產管理方面的公司,或租賃豪華寫字樓,或在互聯網上冒充正規小額貸款公司,通過廣告營銷,對外宣傳利率都不超過法律規定的36%,誘騙市民前來借款。
第二步:多收利息、做銀行流水賬。這些團伙會想方設法收取各種名目的高息、砍頭息、手續費、保證金,為了掩蓋,故意不給借款合同,以及做假流水賬。比如:借八萬元,借款合同上寫十萬元,兩萬元作保證金,銀行流水劃十萬元后馬上轉走兩萬元,借款人實際只能用八萬元,但合同和流水顯示借了十萬元,一旦打官司,借款人很容易被法院判決要按十萬元還款。
第三步:借款人“被違約”。不法分子會以種種理由刻意造成借款人違約,然后追討虛高借款金額和違約金額。一般正規的貸款機構會提前3個工作日通過短信電話提醒還款,但這種“套路貸”團伙不會提醒借款人,就算借款人按規定還錢,犯罪團伙會以短信不回、電話不接、“玩失蹤” “財務出差” “公司賬戶用不了”等各種理由拒絕接收還款,刻意拖延并造成借款人逾期還款困局。逾期之后犯罪團伙便以違約為由要求你交違約金或者沒收保證金,按合同辦事。
第四步:在借款人無力支付的情況下,不法分子會以“平賬”為由讓借款人借新還舊。比如介紹其他假冒的小額貸款公司或個人,或者扮演其他公司與借款人簽訂新的虛高借款合同予以“平賬”,新合同上加上根本不存在的高額違約金、罰息等,變成一個新的更高金額的合同,不斷壘高虛假的借款本金。然后再以相同的方法制造假流水,打款到你賬戶上,再把錢轉走;通過“假流水”“連環合同”形式,借款人的借款金額被越滾越大。
第五步:侵占房、車等大額財產。因為不法分子的最終目的是侵占財產,所以最后一步的套路可能是建議借款人拿房產、車子等做抵押再簽一份合同,同時會帶借款人去公證處,將房屋的出租、管理及查檔權授權給貸款方,方便之后和借款人打官司時提供合法依據。貸款到期后,借款人無力還款,不法分子便會通過向法院提起虛假訴訟的方式,企圖非法占有借款人房產。
提醒:借錢找正規機構 “被套路”可撥打12315投訴
普通老百姓應該如何在日常生活場景識別這些騙局呢?
非法集資有著如下的慣用伎倆:一是承諾高額回報,編造“天上掉餡餅”“一夜成富翁”的神話。暴利引誘,是所有詐騙犯罪分子欺騙群眾的不二法門。非法集資者開始是按時足額兌現先期投入者的本息,然后是拆東墻補西墻,用后集資人的錢兌現先前的本息,等達到一定規模后,便秘密轉移資金,攜款潛逃。二是編造虛假項目或訂立陷阱合同,一步步將群眾騙入泥潭。不法分子利用電子黃金、投資基金、網絡炒匯、電子商務等新名詞迷惑社會公眾,騙取群眾資金。三是以虛假宣傳造勢。一拋千金,在豪華寫字樓租賃辦公地點,聘請名人做廣告等加大宣傳,進行社會捐贈,騙取群眾信任。四是利用親情友情誘騙,不斷擴大受害群體。有些已經加入的傳銷人員,在傳銷組織的精神洗腦或人身強制下,為了完成或增加自己的業績,不惜利用親情、地緣關系拉攏親朋、同學或鄰居加入,使參與人員迅速蔓延,集資規模不斷擴大。
據介紹,套路貸公司往往具有迷惑性,很難識別。“不法分子可能在高大上的寫字樓里西裝革履上班。套路貸的可怕之處在于‘被套路’了,打官司還基本贏不了!所以普通老百姓要樹立正確的借貸和消費觀念,量入為出,借錢要找正規的金融機構,比如銀行、持牌的消費金融公司等。”
如果真的急需用錢,而正規機構又無法快速放款的情況下,借款人要向其他機構借款時,要注意在簽訂合同時候,不要相信口頭承諾的東西。“手續費、管理費、違約金”等額外費用必須在合同上明確,確保合同簽訂金額與實際借款金額一致,并保留好合同等相關憑證和流水證明等。一旦逾期了,要保持冷靜,要懂得及時停止損失,并積極向相關行政部門、行業協會等機構申訴維權。
市民如果感覺被套路,可以撥打金融監管機構消費者投訴舉報專線電話12315。同時,廣東省各地也設有金融消費糾紛調處中心,還可提請仲裁機構仲裁,或者向法院申訴,情節嚴重的,還可向公安機關報警,維護自身的合法權益。
做到“六不” 遠離“套路”
1. 高息“誘餌”不動心
2. 老板“實力”不崇拜
3. “官方”背景不迷信
4. “合法”吸儲不大意
5. 熟人“熱心”不輕信
6. 違規吸儲不參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