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圈賣保險的為何越來越多
“誰家沒個病人,你敢保證你一輩子不得病嗎?”
最近,電影《我不是藥神》熱映,片子中的這個問題問倒了很多人,也意外帶火了保險業。
影片到目前為止票房已過25億元。有消息稱其中保險公司是大功臣,因為有大批保險公司包場請客戶觀看。圈子里戲稱該片是最好的“保險宣傳片”。
支付寶近日數據顯示,隨著該片的大熱,保險類支付寶小程序訪問量直線增長414%。
打了雞血的除了票房,就是賣保險的了。
每個人的朋友圈里都有幾個賣保險的,有些大概已經被你屏蔽了。
為何有那么多人轉行去做保險,那么多保險都賣給誰了?近日,錢江晚報記者“臥底”去聽了一場保險公司的人才說明會,就是招人大會,接受了兩個小時的“洗腦”。
熱門電影,帶火保險
“你周末有空嗎?我們單位包場請看電影《我不是藥神》,到時會有15分鐘的公司和團隊介紹,正好你也了解了解重疾險,也看看我為什么就轉行做保險。”朋友照照(化名)給錢報記者發來微信,今年年初她辭掉省級事業單位的工作,在親友的一片驚訝聲中突然轉行,做起了賣保險。
“我覺得自己轉型還是挺合適的,現在,人們都開始有保險意識。你看看電影,如果有保險,可能會好很多,很多中產家庭,其實都有這個軟肋。”
據了解,《我不是藥神》熱映后,確實帶火了保險業。保險從業人員,也借此著重向客戶介紹重疾險等。
有業內人士指出,電影所帶來的“焦慮感”短時間內迅速喚起了公眾對保險的關注,這暴露出我國保險業覆蓋嚴重不足的現狀。
也有網友指出,當前保險從業人員不夠專業化,有時僅僅就是為推銷產品而推銷,引發人們的厭煩。
月薪48萬,是真是假
記者朋友圈里也有幾個賣保險的,有人就是最近轉行的。
最近,有家中外合資的保險公司在浙江擴展業務,招新推廣活動比較多。錢江晚報記者去“臥底”了一場招新會。
參加之前,你要先在平臺填寫個人信息,相當于一個簡歷,內容包括姓名、性別、出生年月、最高學歷、現居住城市及手機號碼,而來參加的大多是熟人介紹。
發布會在該公司辦公樓的會議室舉行,落座之前先領了意向表,會后有興趣可以填好交上去。
錢報記者大致數了下,當天有120多人到場,女性稍多一點。據了解,來的人大部分都是有過工作經驗的人。
主講人是一名女性,據稱是該保險浙江分公司的初創人員之一。2012年1月加入,如今擁有350人的團隊,一路帶團隊、拼業績,從分公司個人銷售冠軍到2018年一季度中國區團隊冠軍。
“我來聽聽保險公司是如何‘洗腦’的。”記者跟邊上的人開玩笑。
原本以為會出現高呼口號等打雞血的情景,然而卻沒有。
主講人先宏觀介紹當前保險行業的前景,指出中國人均保單低,到自己為什么選擇了保險再講到這家公司的人才培育計劃等。
這位據說是心理學研究生的主講人,在最后還公開了自己的收入。通過投放到大屏幕上的PPT顯示,收入算的是一年的平均月薪,單位以萬元計,2012年入行第一年,她的月薪是40276元,第二年72602元,第三年89180元,第四年115611元,第五年277202元,第六年也就是2017年,已達489570元。“這是統計到去年,今年應該比這個更高。”
本來安靜的會場,立刻騷動起來,大家抬頭盯著一路上漲的柱狀圖表,一邊和身旁同伴交流。
“收入真有這么高嗎?這可是月薪。”錢江晚報記者會后咨詢轉行過去的朋友。
“是真的,她屬于做得好的,團隊也大,業績做得出來,收入自然高。”記者了解到,在保險公司,業績就是保單,收入就是保費提成即傭金,有團隊的人,收入也來自團隊成員的業績。
“我走過的路,或許就是你們未來的路。”這句既是開場白又是結束語的話,聽起來還挺誘人。
會后,大部分人都上交了那張意向表。據介紹,對于有意向的人,公司會再次通知,接著進行幾輪面試與培訓,通過后,就可正式加入保險公司了。
從買保險,到賣保險
“怎么說呢,我為什么從銀行辭職到保險公司,這個問題是很復雜的,是很多因素疊加的結果。”阿杰,兩年前轉行,現在再被問為什么選擇保險公司,他可以很平靜而又理性地來分析了。“現在各個行業的人都會遇上瓶頸期,大家都在找機會。對于在金融系統工作的人來說,可能選擇的地方也挺多,但是都大同小異。而我在做個人的職業規劃時會看重幾個點,諸如個人的成長空間、晉升收入、公司的文化以及工作開不開心等,這些點,我在這家公司都看得見,可以預期,所以我就來了。”
阿杰強調,自己加入的不僅是一家保險公司,在他眼中,更是一家專業的、完善的人才培養公司。記者也注意到,在阿杰的朋友圈里,經常可以看到發的有關公司三年打造百萬年薪管理者的信息,干了兩年后,他已經開始組建自己的團隊,據介紹,他團隊中有很多人來自他的老本行,銀行系統。
而對于小芬來說,她是自己在買保險的過程中,認同了保險的理念,然后辭職加入賣保險行列的。“和很多新入行的同事一樣,辭職時都會遭遇各種不理解,尤其家人也不支持,我們曾有個同事,因為轉行賣保險媽媽三個月沒理過他。”小芬表示,現實生活中對保險行業天生有排斥感的人并不少,認為保險就是騙子的也不在少數。但現在大環境在變化,人們的觀念也在變化,所以她看好自己的就業前景。她還說,現在不再是叔叔級阿姨級賣保險的年代,很多高學歷的年輕人都加入了這個行業。
與他們倆不同,三個月前改行的小任或許有一點點盲目,他坦承自己內心尚未完全認同保險的理念,但也是參加了一次類似的人才發布會后,他對高薪動心了,想試試看。“我這種心態賣保險時可能會有困難,但公司會有培訓,我自己也會慢慢調整,萬一我也像他們一樣成功了呢。實在不行,就再找別的工作唄。”
先賣熟人,再找下線
有人欣然加入,信心滿滿挑戰自己的新生活。但也有人加入一段時間后,覺得自己經歷的幾乎可以說是一場騙局。
有網友在網上發帖吐槽,因為自己的求職簡歷曾經掛在網上,突然有一天就接到了自稱保險公司工作人員的電話,向其介紹公司正招聘管理層人員,也提到了未來的高薪等,他就參加了人才項目發布會,后來也參加了培訓。等培訓結束,他發現,自己還是要去賣保險,有業績才有收入。“這哪是招聘管理人才,明明就是賣保險的嘛。”
“哪怕是管理,也要經過實戰訓練的吧,自己都不會賣保險的話,怎么去管理團隊?我覺得這是個人的看法問題,不能稱之為騙局吧。不過在保險行業,先把人拉進再說,這個情況確實存在。”剛入行半年,正為每周業績努力的小靜表示。
也有網友吐槽保險公司大多沒有底薪,沒有五金,培訓內容也都是介紹怎么向熟人進行銷售,如果實在沒有熟人可以賣了,還可以拉人進來,說得好聽是組建團隊,但說穿了不就是發展下線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