購房者聚集在紹興一樓盤銷售處討說法 8月20日下午,紹興市政府公布了本地5家企業被立案查處的情況,主要原因是涉嫌把“問題商品混凝土”違規銷售給33個商品樓盤。
此前,有當地居民向有關部門反映,“義峰山區域的巖石,因含有各天然放射性核數活動濃度,不宜作為工業建筑、民用建筑主體材料和裝修材料,卻被有些混凝土企業賣給了開發商用于商品樓盤建設。”
這場民問官答的事件終于告一段落,但對于流向33個商品樓盤的混凝土中到底含有多少危害性?
該怎么處理這些樓盤的混凝土等問題,目前尚未可知。
這幾天,紹興市被傳出“義峰山區域含有放射性石料流向民居”,此消息引起了當地購房者多方抗議,要求政府徹查相關責任人,要求房產企業還給消費者知情權并退房處理。
“給我們說法”、“為什么沒有告訴我們”、“我們要退房”,在某個紹興的樓盤銷售處,聚集了大量的購房者,主要是對樓盤使用義峰山上的石料產生了極大的恐懼,各種質疑的聲音在廊道上此起彼伏。
義峰山區域的石料為何會引起市民的恐慌?這個答案早在1984年6月1日就被揭曉過,當時浙江省第九地質大隊耗時近一年的勘探,形成了《浙江省紹興縣義峰山鈾礦化點初查評價報告》。
其中,該“報告”內容對義峰山各異常帶軸礦化前景作出評價,稱“通過放射性普查,共發現地面伽瑪異常81個,210PO異常場22處,地面水化學異常6個,構成2個鈾水異常帶”、“尚未發現具工業意義的鈾礦體”。
這份報告經過30多年的歲月洗禮,如今已然失去了意義。
據相關資料顯示,紹興市國土局在2005年委托“浙江省有色地質礦產勘查院”對義峰山進行石料礦普查,最終的評審結論為:“區內巖石放射性伽馬總量照射量超過了限值標準,不宜作工業建筑、民用建筑主體材料和裝修材料,但可作為圍墾海涂之拋石和海堤、河堤堤壩的護坡砌石以及深基礎骨料使用”。
2005年3月29日,浙江省國土資源廳批準《義峰山石料礦普查礦產資源儲量評審意見書》,同意礦產資源備案。
2009年紹興市一房地產企業拍下義峰山石料礦的開采權,并在義峰山建成了商品混凝土生產廠,后轉讓給私人經營。
目前紹興東發建材有限公司是唯一一家取得開采義峰山礦石的企業,該企業向51家企業單位銷售石料,合計494.65萬噸。其中涉及混凝土企業10家,共422.64萬噸。
據紹興市相關部門的調查情況稱,“2009年義峰山礦山企業依法取得采礦許可證后,屬地管理部門根據礦山管理的要求,先后兩次委托第三方權威機構對石料礦放射性水平進行檢測。”
2011年7月,委托核工業北京地質研究院分析測試研究中心對義峰山建筑石料礦區放射性情況進行檢測,據此,浙江省有色金屬地質勘查局報告結論:“該礦區建筑石料礦基本滿足《建筑材料放射性核素限量》對建筑石料的放射性水平要求,其產銷和使用基本不受限制”。
2018年7月,再次委托浙江國輻環?萍加邢薰緦αx峰山建筑石料礦礦石抽樣進行放射性檢測,檢測結論:“樣品中各天然放射性核素活度濃度均小于《可免于輻射防護監管的物料中放射性核素活度濃度》的標準要求,即天然放射性核素活度濃度值小于免管濃度值1Bq/g”。
據天眼查信息顯示,紹興東發建材有限公司的營業期限為2009年7月7日至2019年7月30日止。
其經營范圍明確為,開采建筑用花崗石(只可用于居室等建筑物以外其他用途如道路、堤壩等)(采礦許可證有效期至2019年9月24日止)軋石加工;批發、零售石子、塘渣、石碎屑。
紹興東發建材有限公司開采的建筑用花崗石,“只可用于居室等建筑物以為其他用途如道路、堤壩等”。
這些有明確用途的石頭,為何有部分混凝土企業卻“超范圍”用在了33個商品樓盤上?
經過市民的投訴及媒體關注后。
8月18日,紹興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迅速展開部署研究,并責成越城區委區政府成立由國土、環保、公安等相關部門聯合組成的專門調查組,對義峰山礦區事件進行全面調查處理。
同時,相關部門暫停義峰山礦山的礦石開采,調取并封存了企業生產銷售臺賬,并暫停銷售使用來自義峰山的所有石料。
對此,越城區政府已派出專業機構開展對義峰山地區礦石放射性含量的調查。
調查工作組又委托浙江省輻射環境監測站(環保部輻射環境監測技術中心)和浙江國輻環?萍加邢薰具M行采樣分析檢測。
紹興市委市政府相關負責人表示,必須把人民群眾的生命健康放在首位,高度重視生態環保安全工作。
對于報道中提到的相關問題,將本著嚴肅認真、科學嚴謹的態度,迅速開展調查檢測,查明情況。一經發現問題,堅決依法嚴肅查處,并及時將情況對公眾進行通報。
8月20日下午,紹興市政府通報稱,東發建材有限公司自開采以來,共向51家企業(單位)銷售石料,合計494.65萬噸。
其中,涉及混凝土企業10家,共422.64萬噸。
經初步查明:10家混凝土企業中,紹興金鼎混凝土有限公司、紹興茂盛混凝土有限公司、紹興中廈混凝土有限公司、紹興賢升混凝土有限公司、紹興陽力混凝土有限公司等5家企業的部分商品混凝土流向紹興市33個商品樓盤(詳見附表),共使用80.18萬立方米商品混凝土。
其余石料、混凝土按規定用于其他建設。
查明情況后,調查工作組立即委托第三方專業機構,對涉及商品樓盤、礦產區域、混凝土企業開展放射性抽樣檢測,并與歷次檢測結果進行比對分析。
委托第三方專業機構對涉及33個商品樓盤中的11個(詳見附表)進行快速檢測,其放射性水平均未見明顯升高,與全國普查室內的水平基本一致。
所涉混凝土企業及商品樓盤名單
委托江西省核工業地質局測試研究中心對礦山現場抽樣測試,全部18個點的檢測結果與2011年7月核工業北京地質研究院分析測試研究中心檢測及浙江省有色金屬地質勘查局報告結論“該礦區建筑石料礦基本滿足《建筑材料放射性核素限量》對建筑石料的放射性水平要求,其產銷和使用基本不受限制”基本一致。
對于這5家混凝土企業部分商品混凝土流向商品樓盤,涉嫌違規銷售問題,屬地行政主管部門將法立案查處。市、區兩級同時啟動對監管部門履職情況的調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