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7日,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缺陷產品管理中心發布多條汽車產品召回令,這是繼上月底多家車企集中召回后,又一次大范圍汽車召回決定。除涉及包括斯巴魯、英菲尼迪、北京奔馳等企業外,江淮汽車(5.030, -0.21, -4.01%)的一紙新能源車召回公告,成為關注焦點。
召回公告顯示,江淮汽車由于部分車輛電池包電氣部件生產波動,在車輛使用過程中可能發生局部過熱,導致電池熱失控,存在安全隱患。江淮汽車決定自2018年12月8日起,召回2015年1月27日-12月28日生產的部分江淮iEV5純電動汽車,共計4248輛。
北京商報記者梳理2018年以來的汽車召回公告發現,在多達上百起的召回公告中,涉及純電動汽車的召回僅有7次,包括江淮、重慶力帆、眾泰、北汽新能源以及特斯拉等。其中,大部分由于高田氣囊問題和制動助力真空泵失效等問題,但均不涉及純電動車電池等部件。據了解,本次江淮因電池問題進行召回,也成為2018年首起因電池相關問題引發的召回事件。
事實上,隨著近年來純電動汽車逐漸普及,該車型電池系統出現隱患甚至起火的事件也逐漸增多。8月25日,一輛威馬汽車在成都起火;8月31日,一輛力帆650EV車型在廣州道路上起火自燃;2018年9月,在珠海某停車場內,兩輛眾泰云100系列共享電動汽車在充電時起火燃燒。據了解,2018年前9個月,國內各地純電動汽車燃燒事故已達十多起。
業內專家認為,純電動汽車除動力系統不同外,車身、內外飾等都與傳統內燃機車型一致,因此純電動汽車電池系統也是引起是車輛燃燒的主要原因。
對于一家純電動汽車造車企業來說,三電系統的技術高低是衡量廠家造車工藝的重要標準。三電系統包括電池、電機和電控系統,就如同一輛燃油汽車的發動機、變速箱以及底盤一樣重要,它決定了車輛的續航,電池安全、充電效率、車輛運動性能等關鍵指標。
以電池系統為例,在國家新能源汽車補貼新政的引導下,各家車企開始追求高續航里程,而提高電池能量密度為最直接的辦法之一。據了解,電池材料的能量密度越高,安全風險也就越高。資料顯示,特斯拉以鎳的比例大于80%的高能量密度三元(鎳鈷鋁)鋰電池,實現了旗下車型超過500公里的高續航里程。但是,僅特斯拉Model S一款車型,在2018年3-6月間就發生了3起起火事故。因此,尋找產品升級的平衡點,以及提高技術手段,已成為各家純電動汽車生產企業的關鍵。 目前,我國在電池產量以及電池能量密度上均處于國際高端水平。其中,中國動力(22.510, 0.05,0.22%)鋰電池產業出貨量從2014年的3.7Gwh上升至2017年38Gwh的,占全球汽車動力鋰電池出貨量的65.4%。而三元鋰電池作為如今的發展趨勢,在安全性以及能量密度方面都介于磷酸鐵鋰電池和鈷酸鋰18650電池之間,各方面相對來說比較均衡,而且低溫時電池更加穩定,比較滿足時下新能源汽車對動力電池的需求。比亞迪(55.900, -0.99, -1.74%)混動宋、北汽EV200以及特斯拉Model 3等都使用的這種電池。
業內人士表示,對于電動汽車的電池系統,目前暴露出的問題仍是少數。隨著電動汽車保有量的逐年提高,電動汽車獨有的三電系統問題將越來越集中爆發出來。但安全對于一輛汽車來說是最重要的,汽車生產企業在提高車輛性能的同時,應在車輛安全方面下足功夫,將風險降至最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