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生理療“圍獵”老人 江蘇一“養生理療”店被查處
2019-01-23 中國消費者報·中國消費網 點擊:次
老年消費領域再現養生理療花招。《中國消費者報》記者近日獲悉,根據江蘇省昆山市消費者權益保護委員會提供的投訴信息,昆山市市場監管局綜合執法大隊、高新區分局聯合進行突擊檢查,查處了一個以養生為名,無證經營治療儀等產品的商家。
投訴:高價兜售理療產品
日前,昆山市消費者權益保護委員會接到多起消費者投訴,稱位于昆山市玉山鎮前浜路的一家名為“百歲園健康之家”的門店,打著“養生理療”的幌子誘導消費者以高價購買其理療產品,目標直指老年消費群體。
記者了解到,從2017年起,昆山市消保委還曾接到兩起老年人及家屬投訴,稱被忽悠在該門店購買高達數萬元的產品,包括養生桶、激光治療儀、足養桶、健旅鞋等。老人買回家使用后發現并沒有達到宣傳中所聲稱的效果,反而埋下了健康隱患。
現場:無證經營醫療器械
根據昆山市消保委接到的投訴線索,2018年12月27日,昆山市市場監管局綜合執法大隊、高新區分局聯合出動,對該店進行了突擊檢查。昆山市消保委工作人員參與見證。
走進該店,執法人員看到,店內四處張貼著海報、宣傳畫,懸掛著橫幅,內容主要涉及一些所謂醫療專家對相關產品的效果承諾。在諸多的宣傳材料中,一條橫幅格外顯眼,上面寫著“大愛從身邊做起,幫助一萬個家庭獲得健康”。店內還設立了圖書角,放置了不少關于養生、產品療效等內容的宣傳材料。“別嫌工資少,先把老命保,只要老命在,一分少不了,你能帶走的,僅有骨灰盒……”這樣的打油詩堂而皇之張貼在店內,對進店的老年消費者形成心理上的恐嚇和欺騙。
據周邊商戶及居民反映,該店工作人員經常以免費體驗理療產品等手段吸引老年人進店,再通過所謂多次體驗、效果良好者的推薦,讓進店的老年人拿出多年積蓄購買高價產品。
執法人員突擊檢查時,現場有數位老年消費者正在一邊體驗一種名為“百歲鐵丹激光治療儀”的理療產品,一邊觀看電腦屏幕上播放的與該治療儀相關的視頻節目。節目中聲稱,這款產品主要針對心腦血管疾病。執法人員注意到,墻上張貼有一張聲明,其中寫道“本人姓名王**,曾擔任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一軍醫大學生物化學研究室教授、博士生導師、中國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會醫學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分會會員……現僅授權南京百歲園醫學科技開發有限公司使用本人姓名、肖像,用于‘百歲鐵丹激光治療儀’【注冊證號碼:蘇食藥監械(準)字2005第2240814號】”。
除治療儀外,店內還設有數臺“百歲園換能足養桶”,以及一臺未拆箱的“熱呼呼BSY-W系列養生屋”。相關宣傳資料稱,這款足養桶不僅能舒筋活血,還有抗病防癌、降血脂等功效。
但是,據執法人員了解,該店鋪營業執照核定的經營范圍只有健康信息咨詢服務及食品銷售,并不包含醫療器械銷售,且該店也未取得醫療器械經營許可證。店內供體驗的產品價格少則數千元多則數萬元,經營者卻無法提供產品的進貨來源及產品合格的證明文件,更不愿提供實際進貨價格。
經過現場調查,因該門店涉嫌無證從事醫療器械經營,執法人員扣押了店內的8臺“百歲鐵丹激光治療儀”。
警示:勿輕信“科學游戲”
通過后續調查,門店經營者向昆山市市場監管局高新區分局提供了相關產品的檢驗報告,并稱店內的“百歲鐵丹激光治療儀”等只是一般的電子產品或家用電器,根本不是醫療器械,其宣傳資料只是杜撰出來哄騙老年人的,目的就是通過高價出售這些產品獲利。
據統計,2017年至2018年,昆山市消保委和高新區分會共處理“保健”行業相關投訴194起,2017年2月,幫助消費者退貨2.5箱,貨值約1.8萬元;2018年7月,協助消費者退貨“科怡康”治療儀1臺,約1.5萬元;2018年12月,幫助消費者退貨保健食品一批,貨值約38965元。
然而,除了這些維權成功的案例,還有許多“保健”產品銷售點在銷售甚至是預售后關門跑路,消費者知情后追討無門。
針對當前老年“保健”消費中的常見問題,昆山市消保委及市場監管局執法人員總結了“保健”產品的一般套路,提醒老年人謹慎消費:
聚集人群。以講傳統文化、孝道文化、健康知識、家人關系等充當幌子,根據客戶層次的不同還會安排不同類型的活動,如聚餐、旅游等。
宣傳產品。通過講述看似專業性強、有深度的知識,贏得消費者的信任,然后開始介紹自己銷售的產品,有的還通過現場做實驗來印證產品的真實性,這些實驗也多為騙人的“科學游戲”。
虛假降價。先給出產品的所謂最高價格與優惠價格,然后通過渲染現場氣氛、請出專業騙子,現場為聽會消費者討價還價,最后“爭取到”一個低于上一次價格的價位,讓消費者覺得占了便宜,從而增強購買欲望。
藥托攪水。職業聽會人群最先上去購買,烘托產品好且便宜的氣氛。
昆山市消保委提醒老年消費者,一旦出現身體不適,應到正規醫院就診,切勿輕信虛假宣傳,以所謂的養生理療代替治療。此外,還要謹慎購買保健食品、醫療器械等,學會甄別藥品與保健食品、合格產品與“三無”產品,理性消費,以免上當受騙。

掃碼投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