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小時,無堂食顧客,兩單外賣訂單……這是2月28日下午,北京連咖啡甘家口店的銷售現狀。
2017年起,以瑞幸咖啡、連咖啡為代表的互聯網咖啡開始沖擊國內咖啡市場,傳統咖啡業巨頭星巴克受到沖擊,不得不推出外賣服務來加入競爭。近日,連咖啡被曝大量關店,咖啡市場是否面臨洗牌?
連咖啡中關村東路店門口冷清
需求加大 互聯網咖啡崛起
咖啡是世界三大飲料之一,如今我國雖然已經有了不少種植,但這個“舶來品”還從未成為中國飲料界的主流,國內的影響力也遠遠不如本土的“茶”,但最近咖啡的需求實現了快速增長。
雖然目前整個中國的咖啡消費仍處于起步階段,但增長速度十分驚人。有數據顯示,2017年全球咖啡市場增速僅2%,相比之下,中國咖啡消費的增速則高達15%,未來10年會保持兩位數的增長。
有來自于倫敦國際咖啡組織的統計數據表明,我國咖啡消費年增長率在15%左右,達到全球平均水平的6~7倍。而國信證券推測,預計2020年,中國咖啡市場銷量規模將達到3000億人民幣。
目前,我國咖啡人均消費量不到美國的1/300,即使和同在東亞的韓國日本相比,我國咖啡人均消費量也很有空間去提升。互聯網咖啡就是看中這個前景,加入到這個市場之中。
連咖啡甘家口店只有一名快遞員在等待取咖啡
連咖啡被曝數量銳減 四成門店關閉
根據不少連咖啡布局的城市的用戶反映,近期連咖啡在不少地方已經開始大量關店。據媒體報道,以首都北京為例,原來共有60多家連咖啡營業,春節過后20多家門店表示將關閉。深圳原來門店有30家左右,單店日均杯量最高時約220杯,然而目前只有不到10家門店,日均降為約150杯。此外,上海、廣州、深圳、杭州等地的不少門店目前也未營業,上海門店最多時曾達120多家,目前只有70多家正常營業,杭州十幾家門店也下僅剩一家。初步統計,連咖啡在全國的關店比例達到了30%~40%,而這一勢頭還在延續。
為印證這一情況,2月26日,記者走訪發現,雖然春節已過,位于北京市東城區的多家連咖啡門店仍然大門緊鎖;位于朝陽區多家連咖啡門店已改做他用,連咖啡原惠新西街門店目前在出售鮮花;位于豐臺區大紅門街道的石榴莊店、朝陽北路20號院的常營店等目前都已不再營業;位于人口密集區的連咖啡中關村東路門店,人氣也十分冷清,店內顧客極少,二十分鐘內只有一對情侶進店點咖啡。
資金鏈緊張急“瘦身” 新一輪風投尚無著落?
公開資料顯示,連咖啡成立于2014年,早期以微信公眾號為入口,通過提供星巴克等品牌的咖啡外送服務積累用戶,2015年8月開始轉型做自有品牌的咖啡。憑借互聯網思維和O2O的打法,連咖啡在外賣咖啡領域一度成為市場上的一股清流,并獲得了一些資本青睞,此前曾獲得兩輪共計2.08億元的融資。
據中國網財經報道稱,由于銷量下滑,營收下降現金流緊張,連咖啡已經拖欠咖啡豆供應商貨款近半年,其它糖漿等原材料及包材的付款周期也一直在拖延。同時,迫于多重壓力,連咖啡正在悄然縮減咖啡豆和機器等核心物資的成本。
另據連咖啡多家原料供應商反映,今年春節前連咖啡即已出現欠款、壓款等情況。比如,1月份對一家牛奶供應商開始欠款,而一家糖漿供應商被拖欠了近200萬元的欠款,2019年合作已經停止,“多家原材料供應商需要催款才能回款,連咖啡不會主動結款”。
據經濟參考網報道稱,連咖啡2019年的發展戰略,被定為位“品牌瘦身,減少實體店投入,增加網絡營銷”。除了關店外,連咖啡還進行了人員縮減,據悉,北京的辦公室人員目前200多名,已經陸續進行優化。“營運門店人員過年離職的缺口不補,優化現有門店人員,控制升遷數,勸退人員必要時補償1~2個月工資。”
上述媒體報道稱,導致連咖啡目前局面的原因是,“前期發展太快,選址盲目,后期開的門店不僅沒有增加營業額,反而拖累了老店的業績,再加上人力成本的增加,前期的融資也已經基本消耗殆盡。” 加之投資人不如此前一樣看好連咖啡這個品牌,由于互聯網咖啡的混戰,各家補貼競爭加大,融資一旦有所欠缺,立刻就顯現了出來。
針對近期頻繁被爆大量關店、資金鏈緊張等市場傳聞,連咖啡近日對外回應稱,在春節前后完成了一輪店面調整,主要針對不盈利和早期不符合品牌要求的店面;優化目的很簡單,就是保證公司重新回到盈利狀態,做好過冬準備。連咖啡同時透露,“新一輪融資,4月前宣布。”
2018年,可以稱為中國咖啡市場爆發的“咖啡元年”。2019年,咖啡巨頭怎么迎戰?都讓人拭目以待。但毋庸置疑的是國內咖啡市場深度洗牌在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