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當下的家居賣場,五花八門的產品也讓人眼花繚亂,而對于家居商家而言,在銷售產品時對消費者承諾的產品優質好壞,以及店員將產品吹噓得天花亂墜,功能應有盡有,但是實際上真的名副其實?使得因家居產品質量出現問題而投訴的大有人在。
家居投訴日漸增多 家居賣場應凈化市場亂象
打著“綠色環保”的旗號夸大宣傳
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綠色環保概念受到更多消費者的青睞,一些家居建材商家投其所好,紛紛打出“綠色環保”的旗號,綠化環保的概念也為這些商家帶來了可觀的利潤。然而筆者在不少家居建材市場發現,一些商家在宣傳材料以及樣品的顯著位置都標明“綠色環保”的字樣,但當筆者詢問這些環保標志是哪些權威部門認證時,銷售人員卻含糊其辭。
據了解,國家標準只是家居建材產品進入市場的準入標準,達不到這個標準,就沒有資格進入市場,而綠色環保產品的要求則更高,只有中國環境標志產品認證委員會頒發的帶有“十環”標志的產品才能稱為“綠色產品”。
純實木家具并“不實”
在低碳、環保理念的推動下,實木家具正受到越來越多消費者的追捧。為了吸引消費者,即使并非百分百的實木,一些商家也稱是實木家具,以高檔實木家具名義出售。
張女士在網上買了一款衣柜,衣柜的產品說明標明是實木家具,買回來之后張女士卻發現衣柜的柜門是板材的。張女士致電該網店客服,才被告知衣柜的主體架構是百分百全水曲柳木,其他部分則是實木顆粒板。
得知真相后,張女士果斷選擇退貨,經過與賣家多次交涉,雖然最終以退貨退款解決,但是前前后后耽誤了兩個月的時間,“不但勞神費力,還推遲了搬新家的時間。”張女士無奈地說。業內人士建議,挑選實木家具一定要查看產品說明書,并問清銷售人員是純實木家具還是實木類家具,以免被誤導,必要時可選擇向消費者協會和工商部門投訴或使用法律手段。
家具市場品牌紛雜 以次充好貓膩多
市民劉先生在濟南某家居賣場看中了一套家具。商家送貨安裝時,細心的劉先生卻發現,產品外包裝注明的品牌名稱卻和賣場看到的名稱不符。
劉先生找商家討要說法時才被告知,店里同時還代理了另外一個品牌,但劉先生要求出具該品牌的質量和環保證書時,商家卻含糊其辭無法出具。曾做了多年銷售的李女士告訴筆者說,這種“掛羊頭賣狗肉”的情況在一些家居建材市場中并不少見,商家往往利用消費者對品牌了解比較少的情況,在送貨的時候做手腳。
消費者需擦亮雙眼 時刻具備維權意識
工商部門提醒消費者提防家居建材買賣陷阱:一要提防冒貼商標。消費者選擇家居建材時,要貨比三家,選擇信譽可靠、質量好的商家。要注意產品的商標,防備商家冒貼商標,防備以次充好。二要提防貨不對板。在購買家居建材時,合同上要注明產品的規格、型號,買瓷磚、木地板等建材,必要時要留取樣板。消費者收到貨品時,如果發現貨不對板,應拒絕簽收,并及時向工商投訴,挽回自己的損失。
總的來說,家居產品業內生產水準高低不同,容易造成產品優劣,還盼業內人士加強對市場的監管,各大企業自覺遵守生產規范,對消費者負責,營造整個家居市場的健康良好運行之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