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8日上午,2019年博鰲亞洲論壇年會開幕式正式開啟,李克強總理出席會議并作主旨演講。隨后,老撾總理、韓國總理、盧森堡首相、前聯合國秘書長潘基文等于會上發表演講。
2019年博鰲亞洲論壇是在復雜多變的世界經濟和亞洲經濟氛圍中召開。世界經濟格局和國際經濟秩序從開始發生變化到現在,已經有了很大的不同。我有幸一直參加了從2016年秘魯APEC、2017年越南APEC,到2018年阿根廷APEC和今年的博鰲亞洲論壇,清楚地感受到了全球經濟一體化進程中遇到的波折,作為一種趨勢,經濟一體化依然不斷在往前發展,但是,單邊主義、貿易保護主義在世界范圍內仍有很大影響力。
回首全球經濟一體化的歷史脈絡,若以1958年1月1日歐洲經濟共同體的成立作為開端,至今已有半個多世紀的歷史,而“全球經濟一體化”概念的提出不過才20年。時至今日,全球經濟聯系的程度比過去任何時期都更深、 更廣,更緊密。世界日益扁平化,全球經濟一體化也日益成為絕大多數國家的共識。但是,在“全球經濟一體化”發展的過程中,原有的格局已被打破,原有各個階層的經濟利益受到一定程度的不同影響,某些社會階層的既得利益受到傷害。因此,全球范圍內(首先是發達國家)逐漸滋生和蔓延了一股“反全球經濟一體化”的思潮。尤其是2016年,英國脫歐、意大利修憲公投和特朗普當選美國總統,三大標志性事件對“全球經濟一體化”趨勢產生了巨大反制作用,構成了全球單邊主義、貿易保護主義、逆全球經濟一體化的代表性事件。
自2016年以來的最近三年,全球民粹主義思潮抬頭,而民粹主義思潮可以說是逆全球經濟一體化的政府政策和關稅、非關稅貿易壁壘的思想基礎。根據英國《衛報》的一項《調查》,該《調查》由美國楊百翰大學的一個教授主持,前后調查了140多個國家首腦的公開講話,對其中40多個國家的首腦進行公開談話作了詳細分析和統計。結果顯示,當前民粹主義思潮明顯抬頭,相比3-5年以前,在全球領導人民粹主義思潮上升50%。生活在具有民粹主義思想的政府的人口,從原來的1.2億,上升到今天的近20億。民粹主義反映在經濟、貿易方面的話就是單邊主義和貿易保護主義。出現這種情況有其歷史原因,也有其現實原因。全球經濟一體化作為共同的趨勢不可阻擋,但確有不甚完善的地方,所以才有民粹主義發展的空間和可能。
此外,我們看一下兩個數據,作為世界兩大經濟體的中國和美國,美國2018年經濟增長達到2.9%,但在2019年開局,美聯儲預測美國的經濟增長將下調至2.2%。中國2018年GDP增長6.6%,2019年兩會預測今年GDP增長是在6.0到6.5%之間。可以看到,世界兩大經濟體的經濟數據下調,以及很多國際機構對全球經濟的預測紛紛下調,足以說明,全球經濟的增長面臨著巨大壓力,即存在著很大的變數。另一方面,據多個國際權威機構調查,全球對2019年經濟增長的信心指數也在普遍下降。
那么,在當今復雜多變,經濟復蘇增長乏力,發展方向仍不明朗的世界經濟形勢下,如何才能走出困境,提振經濟發展,經濟發展的動力和引擎在哪里?
當前世界五大洲,即美洲、歐洲、大洋洲、亞洲和非洲,經濟發展及其發展模式均面臨著巨大的壓力和挑戰。美洲以美國經濟為代表。美聯儲預測的美國GDP 0.7%的下降將給美國經濟帶來巨大的陰影。雖然北美三國自由貿易協定經過一番談判后,達成了新的北美自由貿易協定,但無論是加拿大還是墨西哥,并沒有對這個新的貿易協定抱有很大的興奮和信心。南美的經濟情況更是困難,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挑戰,尤其是當前委內瑞拉等國政局動蕩,多個國家經濟面臨崩潰的邊緣。
歐洲的核心是歐盟,因英國脫歐而引發的一系列連鎖效應也極大地動搖了歐盟的地位。作為一個全球經濟一體化的發源地,歐盟是全球經濟一體化中非常重要的部分。但現在歐盟內部出現了很多分歧,英國脫歐的流程走不下去,無論是硬脫歐、無協議脫歐,或是拖延下去,都會對歐盟造成嚴重的傷害。此外,法國爆發了“黃馬甲運動”,也對法國原來下行的經濟壓力雪上加霜。德國、意大利都有各自的問題,歐盟已經不再像過去那樣強大了。
非洲是一塊充滿希望的沃土,希望之樹也正在非洲成長。但既然是在成長,那它還沒有長成參天大樹,也還沒有形成非洲經濟的盛況,所以非洲是一個希望的熱土,但是它的爆發將會發生在20年以后,而不是現在。至于大洋洲,它歷來是屬于世界經濟中的一個組成部分,但它很難形成一個獨立的、強大的經濟體,因此大洋洲的經濟不如說它屬于亞太經濟區的一部分。
再回頭看亞洲,根據目前的情況,我們可以有一個基本的判斷,整個世界經濟的重心正在從歐洲、美洲轉移至亞洲,亞洲是推動世界經濟增長的一個重要引擎。亞洲,這個世界上人口最多,面積最大的大洲,人口超過全球60%,是當前世界經濟活動最為活躍的區域,2017年整個亞洲的GDP總值為29.4萬億美元,占世界比重達到了36.5%,而北美洲及歐洲占比為別為27.4%、26.1%,亞洲是目前GDP世界占比最高的大洲,對比北美洲和歐洲優勢明顯。
按聯合國貿發會議發布的信息,2018年全球各國吸引的外商直接投資總量達到了11880億美元,比2017年的14700億美元下降了19%。其中,發展中國家吸引的外資總量約為6940億美元,占比約為58.4%。而亞洲發展中國家吸引的外資約為5020億美元,比2017年增長了3%。從總量來看,亞洲發展中國家吸引的外資約為全球總量的42.3%,約為整個發展中國家吸引的外資總量的72.3%。
亞洲之所以能夠成為世界經濟發展的重要引擎,就在于它的活力,以及亞洲所具有的巨大的勞動力市場和消費市場。可以毫不夸張的說,21世紀是亞洲的世紀。大家還可以看到一個基本事實,在現在全球單一的經濟體中,世界最大的三個經濟體美國、中國和日本,有兩大經濟體都在亞洲,世界人口最多的兩個國家中國和印度也在亞洲。按照我在十年前的分析,隨著全球一體化的進程,世界各國的政策將會趨同,資本、科技、資源、人才和文化等方面的流動和交流日益自由、密切、扁平化,唯有人口相對穩定。因此,未來世界上最大的經濟體將取決于人囗數量而不是資本或其他因素。基于同樣的原因,未來中國和印度這兩個國家都會成為世界上最大的消費市場。
由此可見,亞洲將是世界經濟的引擎,而中國就是亞洲發展的推動者和領軍者。據國家統計局介紹,2017年,中國國內生產總值達到82.7萬億元人民幣。按年平均匯率折算經濟總量達到12萬億美元,占世界經濟的比重在15%左右;經濟增量折合1.2萬億美元,相當于2016年澳大利亞的經濟總量。2017年我國國內生產總值比上年增長6.9%,增速在世界主要經濟體中位居前列,對世界經濟增長的貢獻率達到30%左右。2018年,中國經濟總量已超過90萬億元人民幣,較上年增長6.6%,對世界經濟增長的貢獻率不會比原來低。據聯合國貿發會議發布的信息,中國大陸吸引的外商直接投資約為1420億美元,是僅次于美國的全球第二大外資利用國。約為亞洲發展中國家吸引外資總量的28.3%,約為全球發展中國家的20%,約為全球總量的12%。所以,在回答說21世紀是亞洲的世紀的時候,也可以說21世紀是中國的世紀。
面對當前全球經濟發展面臨的困難和挑戰,我們承擔著重要的歷史使命,亞洲要有一個共識,那就是今年博鰲的主題——共同命運,共同行動,共同發展。李克強總理在開幕式主旨演講中開宗明義,首先講到這三個“共同”。他指出,面對世界經濟下行壓力等共同挑戰,沒有哪個國家能夠獨善其身。各方應共同抓住機遇、迎接挑戰,必須尋求互利合作的雙贏、多贏之道,以開放的胸襟、包容的氣度、協調的行動,為世界經濟發展注入信心、增添力量。各方應攜手實現共同發展,共同維護以聯合國為核心的國際體系、以規則為基礎的多邊貿易體制。中國倡導自由貿易,同樣主張公平貿易。各方應積極推動全球治理體系改革,堅持共商共建共享,推動全球治理體系朝著更加公正合理方向發展。但不能另起爐灶,也不是只服務于少數國家的利益,應尋求最大公約數。中國支持改革世貿組織,但其基本原則和核心價值必須堅持。中國政府所倡議的“一帶一路”,就是推動全球經濟一體化,謀求世界各國共同發展的最佳方案之一。
長期以來,正是基于以上分析,我們如新公司一直對中國經濟發展持長期向好的看法,堅信中國政府的改革開放的基本國策。今年兩會以及頒布的新的外國投資法,進一步明確外國投資企業的國民待遇,承諾進一步改善和完善營商環境。這使我們公司更加堅定了在華長期發展的戰略,以及把中國市場作為集團全球發展戰略中最重要的部分。進入中國二十多年來,我們堅持扎根于投資中國這個重要市場,獲得了穩健的發展。每一步的發展,也得到了各級政府、廣大消費者和社會各界的廣泛支持、關注和幫助。為繼續推進快速穩健的發展,我們在華建立了全球創新園區,研發中心和生產基地。并于2018年底進一步擴大在華投資,在上海投資5億多人民幣擴建二期項目,讓如新中國作為如新集團全球的研發中心、制造中心和創新中心發揮更大的作用。這也是在當前復雜多變的國際環境中,我們堅定在華發展戰略的最佳表達。
作者:李潮東,如新大中華高級副總裁暨北京首席代表、中國國際商會副會長、中國外商投資企業協會副會長,海外網特約評論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