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越南成為東南亞電子商務盈利增長的“后起之秀”。根據越南電商協會(Vietnam E-commerce Association)發布的《2019年越南電子商務報告》,2018年越南電子商務平臺收入增長率飆升30%,達到約80億美元,這一增長率高于泰國和馬來西亞。2019年,越南電商用戶滲透率56.7%,預計2023年達64.4%。電子商務市場交易規模從2015年的40億美元增長至2018年的78億美元。2018年,越南全國人均電子商務支出為65美元,比2017年增長29%,在全球排名第三。越南最大的兩個城市——河內和胡志明市,分別擁有154,221和159,379個具有.vn域名的網站,合計占全國電子商務交易總額的70%。目前,東南亞地區十大電子商務平臺,越南就占據了五家,它們分別是Lazada,Shopee,Tiki,Thegioididong和Sendo。Shopee在越南排名第一,每月總網絡流量中占16.8%,在移動應用程序使用量方面排名第一,緊隨其后的是Tiki,Lazada,Sendo和Thegioididong。Lazada VN在YouTube,Instagram和Facebook上的社交媒體營銷方面仍遠遠超過其他競爭對手。越南電子商務市場的蓬勃發展離不開全球科技巨頭注入巨額資金的支持。中國兩大電商巨頭阿里巴巴和京東也競相角逐越南市場。2019年8月,京東成為以TikiNow實現2小時送貨服務而出名的公司——Tiki最大投資者。同年12月,阿里巴巴集團旗下的金融科技公司螞蟻金服悄然入股越南電子支付領域的龍頭企業——越南電子錢包公司eMoney,旨在穩固在東南亞電子商務市場的戰略布局。
今后數年內,中越電商合作迎來發展窗口期。主要原因在于:一是在全球產業鏈正進行深刻變革、中美貿易持續博弈、中國主動加快產業結構調整大背景下,部分原本在中國生產或組裝涉美商品的企業遷往周邊東南亞國家的趨勢短期內不會改變。越南又與中國地理接壤,陸海相連,革新以來長期保持著穩定的國內政治經濟環境,國內眾多人口形成的低成本勞動力和充足的消費市場,瀕臨國際海洋運輸航線并處于東南亞的地理中心,是中國企業理想的外遷、出口的轉運中心。有望在2020年上半年獲得批準和實施的《越歐自貿協議》,成為促進越南出口活動的助推劑,中國出口商將借此機會利用電商向越南進行貿易活動。二是越南擁有電子商務市場的多項優勢。越南經濟快速增長推動人均收入不斷增加。2019年越南人均GDP收入達2740美元,預計到2024年人均GDP增長52%(3952美元)。中產階級的數量大幅上升,據估計,約26%的人口將步入全球中等收入階層,到2026年每天用于網絡消費至少為15美元。越南約有1億人口,其中四分之一人口年齡在25歲以下。相應地,越南的互聯網用戶數量迅速增加。截至2019年,越南有5900萬互聯網用戶,占總人口的一半以上,在東南亞排名第二。到2023年,這一數字估計將達到7600萬。隨著經濟的持續增長和基礎設施不斷改善,越南的互聯網消費者數量預計將從2017年的2300萬人增加到2025年的4000萬人。此外,越南消費者信心不斷提升和消費觀念的改變,越南的平均轉換率比東盟的平均水平高30%,線上線下購物模式逐步推廣,移動設備采用率和互聯網普及率不斷提高,越南消費者越來越傾向于使用手機錢包,其中47%的互聯網用戶每月已經使用手機支付服務,超過了全球平均水平。為中越電商合作提供一個潛在的廣闊市場。三是中越電商合作起步晚,但發展較快。中越電商合作已經存在著郵件購買、“互市貿易+電商”、海外倉儲、國際郵購等多種購買和銷售模式。兩國政府自2017年5月簽署電商領域的合作文件以來,成立了電子商務工作組,圍繞著政策溝通、政企對接等開展務實合作。2019年9月,中越“絲路電商”政企對話會,兩國政府職能部門官員、電商企業代表就如何推進電子商務合作,強化區域合作、增進相互了解,進一步提升跨境電子商務合作的質量和水平展開了深入交流。地方政府也積極加強與越南的電商合作。例如,廣西已經開通了中歐班列南寧—河內跨境集裝箱直通運輸班列,建立了物流運輸大通道。防城港口岸的海關和檢疫部門實現了“一次申報、一次查驗、一次放行”的通關模式,憑祥口岸在全國率先實現全信息化智能通關,8種業務類型“多卡合一”。在跨境支付方面,當地政府已經開展個人兌換特許經營業務。四是越南政府意識到,從傳統經營方式轉向數字經濟正日益成為助推企業開發和擴大出口市場的有效措施。為此,越南工貿部頒布了《2016—2020年電子商務發展總體規劃》提出,強調通過開展國際合作的形式,支持越南企業通過電子商務促進出口和發展越南電商品牌。
未來在加強中越電商合作注重“包容性增長”理念,大致可以包括如下努力方向:一是實現戰略對接,優勢互補。中國應在共建“一帶一路”倡議框架下主動推進電子商務的五年發展規劃(比如,電子商務“十三五”規劃)與越南電子商務發展總體規劃等有效對接,基礎設施、市場規模、企業和政府應用程度等四方面尋求深入合作的合適切入點。在中越雙邊或亞太經合組織、中國-東盟合作多邊合作機制下,完善中越兩國電商合作機制和制度規則。落實《中國—東盟智慧城市合作倡議領導人聲明》精神,加快推進中國深圳、南寧、成都、昆明等城市與越南河內、胡志明、海防等城市,特別是與東盟智慧城市網絡相關城市建立互惠互利的城市伙伴關系,鼓勵雙邊電商企業和相關部門建立伙伴關系,可以圍繞智慧城市建設的標準合作、技術創新、合作平臺、知識分享等領域加強合作。
二是提升中越電商合作的智力支持。建議在中越電商領域的合作文件備忘錄框架下,成立中越電商合作聯合專家組。圍繞雙邊電商合作可行性開展研究,規劃發展路線,加快推進雙方電商合作具體領域行動方案,加強對具體領域的政策指導;建立中越電商合作論壇和智庫平臺建設。新時代背景下,在鞏固現有的合作機制下,應當拓寬中越電商合作內容、創新合作機制,比如定期舉辦各種專業論壇,為雙邊電商合作提供內容更為豐富的交流平臺;定期舉辦中越電商合作智庫峰會,共同就電商合作的發展趨勢、機遇、挑戰等重大問題進行探討,形成可行性建議,逐步形成推動中越電商合作的重要推動力量。加大對中越跨境電商人才的培養力度。主要培養專業型、管理型和實務型人才。從專業型人才來看,隨著中越電商合作內容日益豐富,對相關人才質量的要求也隨之增加。中越電商合作在著眼現實的基礎上,還應立足長遠,應當深入挖掘和培養有志于研究中越電子商務合作基礎性研究的學術型人才。從管理型人才來看,應該培養高素質一線管理人才,讓他們留得住,更好地服務于中越跨境電商合作的企業。從實務性人才來看,兩國高等院校可以結合兩國貿易特點,開設關于中越跨境電商合作溝通、禮儀,理論知識及實務等課程,定期組織中越電子商務專業學生到中國和越南公司實習,提升其實戰能力。同時,還要組織大型電商企業為兩國電商人才提供培訓服務,培養一些電商技術骨干,使他們能夠掌握相關技術,更好地為跨境電商合作企業服務。
三是中國電商企業與越南電商企業合作中,應深入研究越南電商市場現狀、特點與趨勢,整合自身資源,有針對地提出雙方契合的合作方案。比如,大多數的越南電商企業,沒有在研究客戶需求方面投入足夠的資金,而且國內產品的質量和設計大多數不如其他國家/地區的同類產品。越南大多數人口仍然分散在偏遠和分散的農村地區,增加了快速送貨的難度合物流成本,影響在線購物領域。大多數越南本土電商企業缺乏熟練的勞動力來進行在線交易和相關技術,以及存在過時的倉庫操作技術–只有三分之一的越南本土電子商務企業擁有可以與在線平臺集成的現代倉庫管理系統,這加大了庫存和倉庫管理成本,在許多企業中,這些成本占總收入的20%以上。因此,中國電商企業應該在這些領域增加融資、以及相關的技術支持。
(作者系 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政黨外交學院講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