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場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讓原本期待春節期間消費爆發的服務業遭受重創。尤其是占比合計逾30%的批發零售、交運倉儲、住宿餐飲等受沖擊影響最大。面對疫情重壓,服務業如何積極有序化危為機?中國經濟時報約請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市場經濟研究所所長助理、研究員劉濤分析建言,以供參考。
服務業是疫情沖擊最直接的領域
記者:新冠肺炎疫情短期內將對我國經濟發展帶來較大影響,F在的共識是,疫情對第三產業尤其是消費服務業,產生了不可逆的巨大影響。為什么說疫情對服務業的影響首當其沖?
劉濤: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服務業受到的影響首當其沖。主要原因有兩個方面。
第一,與春節期間多數制造業企業停工減產、員工返鄉過年不同,很多服務業企業仍是照常經營,并且春節假期作為一年中消費需求集中釋放、市場購銷兩旺的時段,這些企業基本都是提前做足了準備。而突如其來的疫情打亂了企業的經營活動,被迫停業或關閉。
第二,疫情加劇了服務業短期的下行壓力。2019年四季度,服務業增加值同比增長6.6%,增速比三季度回落0.6個百分點,而第二產業增加值同比增長5.8%,比三季度反彈0.6個百分點。另外,從近些年服務業增速的季節性波動看,一季度增速往往比上年四季度還要低。可見,疊加此次疫情的沖擊,一季度服務業增長下行壓力明顯加大。
疫情對我國服務業沖擊具有三大特點
記者:服務業分為生活性服務業和生產性服務業。請問疫情對生活性服務業和生產性服務業的影響體現在哪些方面?
劉濤:疫情主要對消費性服務業及部分民生保障類服務行業造成較大沖擊,需求端受到抑制,供給端運轉停頓。
一是與假期消費相關的服務行業受到較大影響。從往年來看,一季度是全年批發零售業、住宿餐飲業增加值占GDP比重最高的時段。由于疫情防控正值春節假期,大多數商場、餐館、酒店、影劇院、旅游景區等消費場所停業。盡管部分服務需求轉移到線上渠道實現,但總體上仍難以彌補行業的損失。
二是交通出行和物流運輸出現中斷。受疫情影響,全國大量長途客運班線暫停、鐵路車次停運、航班停飛。不少城市的公交、地鐵線路和出租車、網約車停運或調整,也給人們必要的出行帶來不便。同時,物流運輸因大量一線人員放假返鄉和配合防疫工作要求的影響,運力嚴重不足,防疫物資和生活必需品出現運輸困難,加之個別地區采取封路、斷路等極端措施,嚴重阻礙了應急保供運輸的順暢通行。
從另一方面看,服務業發展在應對疫情沖擊中也出現新的機遇。特別是一些新的服務供給應運而生,不少創新技術得到積極應用,對有效抗擊疫情起到重要作用,而且很大程度上反映了未來市場需求和技術創新的趨勢。一是生產和消費需求進一步線上化,拉動網絡教育培訓、電影線上首播、云服務平臺等新業態新模式快速增長。二是成熟技術的應用創造了新的服務供給方式,無人機配送、5G云端智能機器人等技術能夠有效避免人與人的直接接觸,獲得了廣闊的市場空間。三是共享經濟的范圍從原先的基于商品和服務的共享拓展到人力資源的共享,“共享用工”得到更大范圍的認可和接受。四是網上辦公、視頻會議等受到青睞,多家企業對此優化了程序設計或推出免費服務,為廣大企業復工后員工靈活、分散開展工作提供了有力支持。
從長遠來看,企業線上服務需求、數字化轉型需求的不斷增長將是必然趨勢,加上我國在應用型技術創新方面的優勢,目前非常時期服務業發展的新變化有望延續,將促進服務業更多依靠市場規模優勢和現代科技創新實現高質量發展。
多措并舉促進服務業盡快恢復生產
記者:請問應當怎樣最大幅度降低疫情對服務業帶來的影響?企業又該如何應對?
劉濤:服務業是我國國民經濟的第一大產業,能否有序恢復和穩定服務業發展,對于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和促進經濟“六穩”具有重要意義。
為此,要堅持從實際情況出發,因地制宜。對于疫情嚴重的地區,仍要把疫情防控和救治作為首要任務,而對于疫情相對不重或得到有效控制的地區,要做到疫情防控和經濟發展兩不誤。
同時,還要根據不同行業情況,因業施策。一是對受疫情直接沖擊嚴重的服務行業,如住宿餐飲業、批發零售業等行業,要采取一攬子有效措施,切實減輕企業負擔。二是對受疫情波及影響大的服務行業。要有序恢復交通運輸服務,合理組織運力,加密主要線路運營班次,在強化檢疫和防控措施的條件下,動員出租車、網約車、城市配送、快遞等行業復工,保障居民必要的出行以及外部物資向城市內部轉運和“最后一公里”配送,從而為疫情嚴重地區應急物資和居民生活必需品供給提供有力支持,也為其他地區企業復產復工創造有利條件。三是對受疫情影響相對較小或可以自主減輕影響的服務行業。要加大互聯網、移動互聯網技術的應用,采取線上辦公、線上教學等方式,減少人員流動和聚集,盡可能保證正常運轉。
對于服務業企業來講,有三點建議:一是積極爭取政策扶持。近期,國家有關部委和各地政府密集出臺了一系列政策措施,企業要主動關注和爭取適用的支持政策。二是加強企業間的互救互助。一些互聯網平臺發起“共享員工”計劃、提供免息低息貸款以及實體商業企業為商戶減免租金等做法,就是很好的例子,值得鼓勵和提倡。三是要加快數字化轉型。要辯證地看待疫情中的危與機,順應發展趨勢,積極拓展線上服務,加強對原有組織形式、管理方式、商業模式等變革創新,通過數字化、智能化技術為自身發展賦能。(記者 周子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