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拼多多分別協助江蘇徐州警方和揚州警方破獲兩起涉嫌制售假冒偽劣商品案,在浙江義烏、永康等地抓獲5名犯罪嫌疑人,搗毀一個線下制假窩點,現場查獲一批假冒商品零部件、商標、成品及制假工具,涉案金額超百萬元。目前,案件正在進一步審理中。
拼多多平臺治理部相關負責人表示,平臺從創立至今對假貨“零容忍”,一直實行的是行業最嚴的治理規則和懲罰措施。“一旦發現商家涉嫌銷售假貨的線索和證據,我們將第一時間凍結店鋪并上報公安機關,切實保障平臺5.85億消費者的合法權益。”負責人說。
主動出擊:搗毀制假窩點,抓獲5名犯罪嫌疑人
2019年11月,江蘇徐州警方根據市民舉報和拼多多提供的線索,開始對一起涉嫌銷售假冒微商洗衣液案展開偵破工作。據拼多多提供的店鋪和物流信息,徐州警方迅速鎖定了位于浙江義烏的某網店發貨點,現場查獲涉嫌假冒洗衣液產品56箱,每箱20瓶,抓獲張某、楊某、段某等3名犯罪嫌疑人。
經查,該批產品系假冒微商洗衣液品牌“潮牛泡泡”。據徐州警方調查發現,犯罪嫌疑人張某在明知其微信好友銷售的洗衣液為假貨的情況下,為非法獲利,仍以明顯低于市場的價格購入假洗衣液,并賣給楊某、段某等人,楊某、段某則通過開設網店進行銷售。
由于該案所涉商品非傳統日化品牌,在產品定價上存在模糊,給案件偵破工作帶來了一定的難度。為此,徐州警方聯合品牌方及平臺,排查產品流通鏈和銷售訂單,迅速掌握了相關證據。
2019年底,拼多多接到警方傳遞的調證信息,反饋某店鋪銷售的“博朗”耳溫槍有可能涉嫌假冒,平臺立刻啟動了追查和送檢程序。經品牌方檢測,鑒定商品為假,平臺當即于2020年1月先行凍結相關店鋪。該店鋪非常狡猾,不僅使用了假發貨人姓名,還使用了假手機號。經過揚州警方、平臺與快遞公司的共同努力,最終查到該店鋪隱藏在浙江永康的一棟樓房中。
經過三天的伏擊、摸排,揚州警方成功抓獲犯罪嫌疑人張某和王某夫婦,現場查獲大量假冒耳溫槍的商標、零部件、成品以及相關制假工具。
拼多多方面表示,在接到相關的線索和信息后,平臺已第一時間采取了店鋪查封、資金凍結、證據留存等措施,并向警方提供了涉案商鋪的全部信息。此外,平臺還在同步為消費者進行追討和賠付工作。
兩起涉嫌制售假貨案的告破,有效阻止了一批假冒偽劣商品經各電商平臺流向市場,進一步提升了網絡購物的治理秩序,保障了相關商品的正常流通。目前,5名犯罪嫌疑人已被警方采取強制措施,兩起案件均在進一步審理中。
高壓嚴打:技術攔截+人工巡檢,嚴控他類平臺假貨溢出效應
近年來,拼多多持續加大在打擊假冒偽劣商品方面的決心和力度,不但建立了“1+2+3”的內部治理機制,還積極引入社會力量,加強外部協作,構建了一套內外結合、多措并舉的平臺治理新模式。
“1+2+3”的內部治理機制是指:一個專項工作組、兩種治理手段、三重管控機制。據悉,拼多多目前已成立一個跨部門聯動工作組,專門從事平臺治理方面的工作。在工作組背后,是“人防+技防”兩種治理手段,即人工審核巡檢和大數據技術攔截。此外還有商品售前、售中、售后三重管控機制,全方位保護消費者的合法權益。
據拼多多2020年3月15日發布的《消費者權益保護年度報告(2019)》(下稱報告)顯示,截至2019年底,平臺通過嚴密的大數據風控系統和人工巡檢,主動關閉涉嫌違法違規店鋪88,838家,97%的涉嫌假冒、侵權商品鏈接在上線之前即被攔截。
在拼多多持續“高壓嚴打”下,不法商家制售假貨的空間被進一步壓縮。報告顯示,2019年,平臺累計向全國各級行政執法機關移交線索1000多條,協助全國多地警方抓獲犯罪嫌疑人逾200名,涉案金額超過1億元。
2019年“618”大促前夕,拼多多基于分布式AI技術,與各級市場監管部門攜手,實施了“塔防行動”,嚴厲打擊“借一鍵代發之名銷售假冒偽劣”的現象,嚴控其他電商平臺尤其是批發類平臺的“假貨高地”溢出效應。
在不斷強化的平臺治理背后,是拼多多堅決打假的決心。拼多多最新發布的2019Q4財報顯示,2019年全年,平臺研發費用為38.7億元,較上一年同比增長247%,平臺研發費用占收入比達12.8%,遠高于行業平均水平。其中很大一部分是用于平臺治理和風控系統的不斷升級。
在外部協作上,拼多多先后與中國出版協會、新華文軒出版傳媒股份公司等簽署版權保護協議,開辟綠色通道快速處理相關訴求,一如既往地尊重并保護智力勞動成果。平臺目前已上線知識產權保護系統,與1000多家品牌權利人展開了知產合作。
中國消費者協會專家委員會專家、北京市法學會電子商務法治研究會會長邱寶昌認為,拼多多作為一家電商平臺,通過提升技術和人工防范,前置攔截侵權鏈接,以嚴密制度打擊假冒偽劣商品,良好地履行了社會責任,實踐了讓消費者放心購物的經營理念和企業初心。
同時,邱寶昌還肯定了拼多多打假與普惠并舉的創新模式。“拼多多通過‘百億補貼’引領了新消費浪潮,將實惠帶給了數億消費者。”邱寶昌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