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鄭州5月10日電(記者 張浩然)中國品牌的發展經歷了數量規模型增長向質量效益型增長的轉變,正在向品質溢價型增長升級,并逐漸進入品牌生態型發展的全新階段。
這是品牌中國戰略規劃院院長汪同三日前在鄭州舉行的“第二屆中國品牌戰略發展論壇”上表示的。
《中國品牌戰略發展報告2018》在該論壇上正式發布。在設置于中鐵裝備盾構機總裝車間的論壇上,來自不同領域的專家學者齊聚一堂,共同探討新時代中國品牌建設和弘揚中國工業精神的實踐路徑,為中國制造高質量發展建言獻策。
“什么樣的企業能成為中國經濟高質量發展的代表?什么樣的企業能承擔起‘三個轉變’的歷史使命?什么樣的企業能代表國家品牌的形象與全球對話?”汪同三在論壇上拋出三個問題。
面對這樣的思考題,中鐵工程裝備集團有限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譚順輝表示,公司的產品出口18個國家和地區,目前已成為中國盾構行業國際化市場發展最好的企業。“品牌要以持續的質量提升為基礎,我們生產的盾構/TBM產品市場占有率連續七年位居亞洲第一,2017年和2018年產銷量連續兩年位居世界第一。今后,我們將繼續努力打造中國盾構世界品牌,為高端裝備制造業轉型升級提供經驗,為國家高質量發展提出方案,為中國制造成為世界品牌做出貢獻。”譚順輝說。
據國務院國資委新聞中心主任助理盧俊介紹,中央企業近年來在品牌建設方面取得了積極進展,形成了一批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產品品牌。在2018年世界品牌實驗室《世界品牌500強》榜單中,國務院國資委監管的15家中央企業名列其中,占我國入選企業的39.5%。“中央企業要逐步實現由規模擴張向質量效益轉變,由價值鏈低端向價值鏈高端轉變,打造一批效率領先、效益領先和品質領先的世界一流品牌。”盧俊說。
據了解,經國務院批準,自2017年起,將每年5月10日設立為“中國品牌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