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2日,國務院總理李克強代表國務院向十三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作政府工作報告。
重點工作:聚焦大市場·大監管·大質量
- 深化“放管服”改革。在常態化疫情防控下,要調整措施、簡化手續,促進全面復工復產、復市復業。
- 推動更多服務事項一網通辦,做到企業開辦全程網上辦理。
- 放寬小微企業、個體工商戶登記經營場所限制,便利各類創業者注冊經營、及時享受扶持政策。
- 以公正監管維護公平競爭,持續打造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營商環境。
- 加強知識產權保護。
- 嚴懲非法捕殺和交易野生動物行為。
- 營造內外資企業一視同仁、公平競爭的市場環境。
- 加大疫苗、藥物和快速檢測技術研發投入。
- 嚴格食品藥品監管,確保安全。
- 大幅縮減外資準入負面清單,出臺跨境服務貿易負面清單。
- 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
今年11個關鍵詞
抗疫:大幅提升防控能力,堅決防止疫情反彈。實施好支持湖北發展一攬子政策
財政:財政赤字規模比去年增加1萬億元,發行1萬億元抗疫特別國債
減稅降費:預計全年為企業新增減負超過2.5萬億元
就業:清理取消對就業的不合理限制,促就業舉措要應出盡出
創新:深化新一輪全面創新改革試驗消費:支持電商、快遞進農村。拓展5G應用
投資:擬安排地方政府專項債券3.75萬億元,中央預算內投資安排6000億元
金融:大型商業銀行普惠型小微企業貸款增速要高于40%
脫貧攻堅:加大剩余貧困縣和貧困村攻堅力度
農業:新建高標準農田8000萬畝
教育:擴大高校面向農村和貧困地區招生規模
社保:擴大低保保障范圍,對城鄉困難家庭應保盡保
總理這些話很提氣
- 堅持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堅持以改革開放為動力推動高質量發展。
- 要用改革開放辦法,穩就業、保民生、促消費,拉動市場、穩定增長,走出一條有效應對沖擊、實現良性循環的新路子。
- 要大力提質增效,各項支出務必精打細算,一定要把每一筆錢都用在刀刃上、緊要處,一定要讓市場主體和人民群眾有真真切切的感受。
- 各地要清理取消對就業的不合理限制,促就業舉措要應出盡出,拓崗位辦法要能用盡用。
- 必須穩住上億市場主體,盡力幫助企業特別是中小微企業、個體工商戶渡過難關。
- 要堅決把減稅降費政策落到企業,留得青山,贏得未來。
- 減免國有房產租金,鼓勵各類業主減免或緩收房租,并予政策支持。堅決整治涉企違規收費。
- 為保市場主體,一定要讓中小微企業貸款可獲得性明顯提高,一定要讓綜合融資成本明顯下降。
- 推動制造業升級和新興產業發展。發展工業互聯網,推進智能制造。全面推進“互聯網+”,打造數字經濟新優勢。
- 堅持包容審慎監管,發展平臺經濟、共享經濟。要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突出民生導向。
“數”說2019和今年以來工作
在較短時間內有效控制疫情,保障了人民基本生活,十分不易、成之惟艱。
國內生產總值達到99.1萬億元,增長6.1%。城鎮新增就業1352萬人,調查失業率在5.3%以下。居民消費價格上漲2.9%。
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超過40萬億元,消費持續發揮主要拉動作用。先進制造業、現代服務業較快增長。常住人口城鎮化率首次超過60%,重大區域戰略深入實施。
新興產業持續壯大,傳統產業加快升級。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深入開展,企業數量日均凈增1萬戶以上。
減稅降費2.36萬億元,超過原定的近2萬億元規模,制造業和小微企業受益最多。
“放管服”改革縱深推進。設立科創板。出臺外商投資法實施條例,增設上海自貿試驗區新片區。
農村貧困人口減少1109萬,貧困發生率降至0.6%,脫貧攻堅取得決定性成就。
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超過3萬元。義務教育學生生活補助人數增加近40%,高職院校擴招100萬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