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播帶貨是通過互聯網平臺,使用直播技術進行近距離商品展示、咨詢答復、導購銷售,采用由店鋪自己開設直播間,或由職業主播集合進行推介的一種新興的電子商務營銷模式。自去年“雙十一”開始異常火爆,網紅、明星、企業家、電視主持人、政府工作人員等紛紛跨界“帶貨”,用戶增速驚人。據統計,今年我國在線直播用戶將達5億多人,銷售規模預計將達9000億元。
直播帶貨方式的迅猛發展,對提升消費體驗、拉動經濟發展起到了積極的推動作用,但夸大宣傳、私下交易、假冒偽劣、售后服務保障難等問題也成為傷害其發展優勢的新隱患。為科學引導消費,切實維護消費者合法權益,湖南省消費者委員會特發布2020年第7號消費提示:直播帶貨消費,也需科學理性。
一、選擇信譽好、有保障的直播電商平臺
今年1月到3月,中國消費者協會對淘寶直播、天貓直播、京東直播、抖音直播等12個直播電商平臺進行了消費者滿意度調查,從調查結果看,消費者對直播電商的認可度和滿意度總體較好。消費者在選擇直播帶貨方式購物時,要盡量選擇規模大、信譽度高的電商直播平臺。
二、仔細辨別產品優劣,特別要關注食品安全
消費者在購買前,要通過線下店鋪、電商平臺等相關渠道,全面了解產品品質、性能、檢驗報告等情況,謹防虛假宣傳、貨不對版等問題,特別是要高度關注食品安全。
三、防止“盲目從眾”,沖動消費
消費者要根據自身需要,理性消費,不要出于對主播個人的盲目信任或受直播平臺以“價格低廉”“秒殺”或“數量有限”等宣傳營造的產品稀缺的營銷氛圍影響,而盲目沖動消費。
四、注意保留消費憑證,及時維護自身權益
消費者可通過采取錄頻、截屏等方式保存主播的產品宣傳與服務承諾,保留購物票據、電子合同等消費憑證。一旦遭遇合法權益侵害,要立即向有關行政部門投訴舉報或向當地消費者委員會投訴。
會對直播帶貨行業,湖南省消費者委員提出三點建議:一要品質為先,直播帶貨不是“一錘子買賣”,即使產品“首秀”賣得紅火,若無過硬產品質量做保證,也難持續受到追捧;二要有充足的“供應鏈”及物流保障,一場直播、幾個小時就能創下上億的銷售額,這就要求直播平臺、商家有充足的供應鏈、完備的物流體系,才能保障及時、保質保量將產品送到消費者手上;三要完善售后服務體系,直播平臺要健全良好的售后服務體系,確保迅速解決消費者訴求,真正讓消費者買得舒心、吃得放心、用得安心。(供稿:湖南省消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