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在長寧,長壽康寧”,這是長寧區幸福養老環境的現實寫照。“在長寧區,戶籍人口平均期望壽命85.32歲,高于上海市平均水平1.66歲,且這個指標連續10多年在國內保持領先。”29日,在上海市政府新聞發布會上,上海市長寧區委書記王為人介紹了長寧區為老服務走向高質量、高品質發展的系列探索。
長寧區新華街道的綜合為老服務中心。新華網 徐昌敏攝
“長寧區的10個街鎮已全面建成社區綜合為老服務中心,建有助餐服務點80個,設有養老機構48家,老年人床位擁有率持續位居中心城區首位。”王為人說,近年來,長寧區把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作為奮斗目標,區域經濟的健康發展,為居民享有高品質生活打下了扎實的物質基礎。
長寧區全面建成的社區為老服務中心,將日托、長者照護、助餐、醫養等功能結合于一體。同時,還率先探索了“物業+養老”的新模式,不僅盤活了30余處閑置的社會資源,更為區域為老服務工作指明了新的方向。
在長寧區新華街道的綜合為老服務中心,住在這里的老人生活十分豐富:充滿老上海風情的攝影室、清香四溢的茶道班、歡聲笑語的共享會客廳……老人們的“日程表”排得滿滿當當。
長寧區新華街道的綜合為老服務中心茶道興趣班。新華網 徐昌敏攝
“中心依托市、區的各類優質資源,與周邊17個居委會、58個社區睦鄰點緊密聯系,逐步構建起‘1+17+58’的服務網絡,形成了‘橫向互聯、縱向互動’的‘雙向服務’格局。”新華街道辦事處主任沈建忠說,中心始終堅持“開放式”服務理念,2145平方米的建筑面積,為街道2萬余名老人提供所需服務。
在該中心里,人們驚喜地發現,這里每間居住室的名字都飽含深意——“順興里”“兆安里”“合興里”……都是居民區的“曾用名”。“房間這樣命名,主要是考慮到老人們精神上的需求。我們的目的就是要讓高齡老人感覺不孤單、讓活力老人感覺被需要、讓困難老人感覺有依靠。”沈建忠說,除了居住室名字是精心設計的,室內也是經過科技加持的,床鋪具有健康監測功能、衛生間裝有紅外線監測,確保每位老人在這生活得安全、舒適。
智能化設備幫助老人進行手部恢復訓練。新華網 徐昌敏攝
“我們提出在全區打造‘一中心、多網點、全覆蓋’的15分鐘養老服務圈,讓全區的老人們在家門口就能享受到優質的為老服務。”長寧區民政局黨組書記、局長章維說。
2018年,長寧區以第一名的成績獲評第二批全國居家和社區養老改革試點優秀地區。據統計,截至2019年底,長寧區60歲及以上戶籍老年人口21.97萬人,占全區總戶籍人口的37.5%。其中,80歲及以上戶籍高齡老人就有4.27萬人。
“我們助力營造溫馨周到,充滿人文氣息的社區氛圍。已建起的各類社區服務站點,每天利用智能化語音外呼系統,為1.2萬獨居老人送上關懷,了解他們的生活起居。整個社區生活充滿人情味,居民群眾更有獲得感。”王為人說,下一步,長寧將更加努力推動“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為人民”重要理念,在長寧演繹得更加生動,實踐得更加精彩。(吳一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