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秋的風輕拂湖面,帶走了日間的些許炎熱,無錫新晉網紅地——洛社鎮萬馬村迎來了又一批前來避暑的游客。在將近600畝的試驗田中,上千只鴨子散養在水稻田間捕食害蟲,而這從不打農藥的尚田大米,則成為游客首選的當地特產。
“稻鴨共生”是萬馬村最近興起的一種新型種植模式,在水稻間養殖鴨子,讓鴨子與水稻形成微型生態系統,一方面減少了化肥、農藥使用量,另一方面也提升了大米的品質。“有辦法”的萬馬村盤活農田,不僅整合了水稻種植基地與果蔬種植基地,還通過租賃閑置農田創辦了六次產業園與尚田小鎮,讓農民們的口袋越來越鼓。日子蒸蒸日上,農民們比從前更有干勁和奔頭。
據悉,位于無錫洛社惠山區的洛社鎮萬馬村位于洛社鎮西北部,近年來先后獲得江蘇省衛生村、農村產業化先進村、無錫市新農村建設示范點、無錫市綠色家園示范村等榮譽稱號。在鄉村振興大環境下,萬馬村積極探索產業融合新路子,保護生態,改建農房,從經濟、環境各方面提升農民居住體驗。
六次產業,助力萬馬村現代化建設
將近600畝的“稻鴨共生”試驗田讓萬馬村感受到生態養殖的魅力,“馬不停歇”的萬馬村還著力發展果蔬種植,在村內建設了大片葡萄、火龍果、番茄、草莓等種植基地。上午10點,陳志新提著滿滿兩大籃子的葡萄走出大棚,被汗水打濕衣衫的他顧不上擦汗,就趕緊帶著果農們進入產品包裝環節。
雖已是夏末,但炙熱的陽光仍使大棚內達到了四十多度的高溫,果農們從凌晨開始勞作,臨近中午便不再進棚,而是進行包裝加工工作。
“采摘前,我先把套在葡萄外面的袋子解下來看一下,如果有壞的葡萄就當場拿剪刀挑掉,然后再套上專用的塑料包裝袋,將葡萄整株剪下來,我們不需要用手去觸碰果實。”陳志新的汗水順著額前的短發滴了下來,他對自家的葡萄充滿了愛護,對于剪摘葡萄更是講究手法。只歇息了須臾,他就繼續用空氣袋把葡萄包裝起來,準備按照訂單派發出去。
“區農林局的老師經常來指導我們,幫助我們解決種植過程中出現的問題。除此之外,我也會去請教其他經驗豐富的葡萄種植戶。慢慢地,自家葡萄的質量與產量都有很大的提高。”陳志新說。
陳志新介紹,萬馬村與江蘇省農科院合作成立了六次產業研究院,通過組織專家技術指導、開展職業農民培訓活動,以及幫助解決當地農戶種植過程中出現的問題,有效提高了農戶們所種植的產物的質量與產量。
“有了科研院校的專業指導,再結合當地農業生產的實際情況,萬馬村的葡萄栽培和稻麥種植現已成為現代化農業生產的典型模式。”無錫市惠山區洛社鎮萬馬村黨總支書記李中紅說。
萬馬村以政府引導、產業主導、農民參與的方式推進實施六次產業示范園區建設,以第一產業的農林水產業、第二產業的食品加工、第三產業的流通銷售,形成集生產、加工、銷售、服務于一體的完整產業鏈。
廣袤的水稻田在湛藍的天空下格外清新,一片片果蔬種植棚孕育著農戶們的希望。
農房改造,在新房中開啟美麗生活
在水稻田與果蔬大棚不遠處,施工帶來的聲響此起彼伏,萬馬村正為村民們建設新樓房,改善居住環境。建設好的樓房有的已經住進了人,有的還在裝修中。
“現在的房子不同于以前自己造的民房,用的材料都是實打實的鋼筋混凝土,肯定更好一點。我們住的這個房子有三層樓,住得比較舒服,格局也比原來好。”正在進行裝修的傅振華、鐘高新夫婦說。
傅振華、鐘高新夫婦原本住在不遠處的民房中,由于是多年前自家蓋的房子,居住條件并不是很好,所以村政府為他們建造了新房子之后,夫妻二人立馬進行了搬遷。現在的房屋小到入門那面墻上的裝飾燈,大到房屋格局,夫婦二人親自進行裝修設計,他們每日下班便直奔新房,雖然勞碌,但是內心充滿了對未來美好生活的期望。
“隨著農房改造的推進和六次產業園區的發展,現在的萬馬村環境優美,基礎設施逐漸完善,萬馬村也成為無錫市農村住房改造的試點村。目前已有38戶完善了住房基礎設施,其余人家也在陸續推進改造工作。”李中紅說。
萬馬村的農房改造正在熱火朝天的進行中,根據家庭人口,按照“一戶一宅”原則,配合雨污分流、水電接管、天然氣管道、環境綠化等建設,這里的村民們享受到了實實在在的小康紅利。
粼粼白蕩,繪出一幅夢里水鄉畫卷
萬馬村除了民房改造,也在村民們所居住的萬新苑附近建設了配套的基礎設施,并對環境進行改善與保護。依托天然的白蕩濕地,萬馬村致力于推進鄉村旅游的發展,將旅游與農耕相結合,吸引了大量游客前來觀光打卡。
這里河道密布、水系縱橫,保存了最原生態的江南水鄉田園風光,通過近年來的大力整治提升,萬馬白蕩正逐漸展現它的靚麗顏值和鄉村品質。
“今年小鎮的客流量預計在20萬到30萬左右,鄉村旅游的不斷推進有助于萬馬村農民收入的提高。相較于新冠肺炎疫情期間,尚田小鎮在‘五一’小長假的客流量明顯增加,最近我們還為前來游玩的游客提供燒烤、劃船和水上樂園等游樂項目。同時,為了響應地攤經濟,我們還準備了燒烤和啤酒等體驗活動,深受游客們的喜愛。”李中紅說。
隨著尚田小鎮的發展,村民惠二芩、趙榮坤等當地村民將自家的農田“流轉”出去,并來到尚田小鎮工作,他們或是做廚師,燒得一手好菜;或是進行保潔工作,為尚田的美麗村貌貢獻自己的一份綿力。尚田小鎮不僅吸引了大量游客,也為村子創造了不少工作機會,村民們一手收租金,一手拿工資,開啟了自己的幸福小康生活。
夜晚降臨,吃過晚飯的萬馬村村民放下碗筷,便來到了白蕩旁的廣場,有的搖著扇子乘涼,有的跳起了廣場舞,在夜晚的燈光中,湖面閃現的粼粼波光與村民的歡快舞步交相輝映。
萬馬村村民們的一天從清晨的勞作開始,在熱鬧的廣場音樂中結束,他們在工作中找到自我價值,也在休閑娛樂中感受滿滿幸福。“夢里水鄉,小康萬馬”的美麗畫卷徐徐鋪開,未來的紅火日子,由他們自己繪制。(戚軒瑜 王昕蘭 江天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