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8日,《2020年月餅食品安全與市場健康營養需求發展報告》(下稱《報告》)在人民日報社新媒體大樓發布。人民網輿情數據中心高級研究員、輿情危機管理專家劉星星發布《報告》時表示,《報告》聚焦月餅行業的大變革趨勢,踐行“安全”與“健康”并行策略,通過呈現月餅食品安全監管新動向與消費者月餅健康飲食情感畫像,解讀國內月餅市場在新形勢下面臨的新問題及新挑戰,對2020年月餅質量安全和月餅健康飲食新風向進行總結。
人民網輿情數據中心高級研究員 輿情危機管理專家劉星星發布報告
人民網輿情數據中心副主任、人民在線總編輯單學剛,人民網輿情數據中心、人民在線首席聲譽風險管理專家翟靜宜,京東大數據研究院首席數據官劉暉,蘇州稻香村集團品牌部經理張靜,深圳市品道餐飲管理有限公司公共事務副總監黃錦華,龍潤集團北京辦事處負責人郭莉,花青閣藝術館館長、青年藝術家翟俊峰等嘉賓出席發布會。
人民網輿情數據中心副主任、人民在線總編輯單學剛在致辭中表示,本次《報告》發布希望能夠基于團隊多年的輿情研究經驗,為行業的管理和發展提供支撐和動能。京東大數據研究院首席數據官劉暉通過2019年京東月餅消費數據,分析了月餅消費人群的特點和月餅行業的消費趨勢變化。
近年來,我國月餅銷售規模隨著國民對傳統節日重視程度的加深呈現出上升趨勢。月餅規模的不斷擴大,帶來消費者對月餅安全、健康的需求不斷擴大。在“健康中國”的戰略背景下,《報告》旨在為中國月餅行業可持續發展提供新引領和新方向。
月餅監管成效顯著:全民賦能食品安全
《報告》指出,隨著中秋與國慶雙節的臨近,月餅市場即將迎來銷售高峰。后疫情時代的中秋國慶雙節重疊,大眾對“團圓”的需求表現更加強烈,或刺激月餅消費的增長,也又一次將月餅的食品安全與營養健康問題提上了議事日程。
據人民網輿情數據中心統計,自2019年9月1日至2020年8月31日,中國質量新聞網公布的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及各地市場監管部門抽檢月餅合格率已達99%以上,與往年相比,月餅抽檢合格率整體平穩有進,安全放心被消費者接受。
《報告》指出,月餅食品安全發現的問題主要涉及超范圍或超限量使用食品添加劑、理化指標不合格、微生物超標和標簽不規范四個方面。值得注意的是,近年來,隨著我國國民消費升級和飲食結構多元化發展,各式網紅月餅成為時下潮流。然而,這些新式網紅月餅背后暴露出的食品安全隱患等問題不容忽視。
此外,《報告》梳理了2019年9月1日至2020年8月31日月餅食品安全相關媒體報道中的高頻詞統計,在月餅安全問題層面,媒體主要聚焦三大方面:月餅變質問題、“保質期”“生產日期”的標注或缺失問題、生產加工環節存在的月餅食品安全隱患。
《報告》通過對2019年9月1日至2020年8月31日網絡投訴平臺上月餅相關的公開投訴數據分析發現,網友投訴問題相對較為集中,物流問題、月餅質量、假冒偽劣產品和發貨問題成為投訴“重災區”,投訴對象集中在物流和電商兩大領域。月餅變質、發霉、混有異物是投訴中最常見的食品質量安全問題,這類投訴占月餅安全問題總投訴的57%。
月餅消費迎3.0時代:健康營養成新風尚
除了月餅的食安問題,健康需求的升級也將全民健康的熱潮推上了新的高度,越來越多的消費者開始重視合理的營養搭配和健康的飲食習慣,并為月餅加工企業和廠商帶來了積極的影響,月餅廠商更加重視月餅食品結構,為消費者提供更健康、放心的食品。
在綠色養生大風潮的影響下,“健康營養”、“合理膳食”成為了月餅行業的重要消費理念。據人民網輿情數據中心統計,消費者在購買月餅時除了考慮月餅品牌、價格、口碑等,月餅是否綠色健康、是否符合食品安全標準也成為重點關注指標。健康、綠色、低糖的月餅逐漸熱銷起來,頗受消費者的追捧和青睞。
伴隨著我國食品產業進入高質量發展階段,大食品時代已經來臨。2020年,世界食品安全日“食品安全,人人有責”的主題與我國食品安全社會共治理念高度契合,月餅行業也積極迎合市場發展趨勢,滿足人民群眾吃好和吃出健康的需要,食安健康營養成為亟待關注的現實命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