步前鞋、學步鞋、穩步鞋……沒娃之前,你想得到給娃買鞋子都這么多名詞了嗎?看著種類多樣的兒童鞋,給很多爸爸媽媽帶來不少困擾,甚至一不小心就買錯花了冤枉錢。
步前鞋
步前鞋,通常指的是在寶寶爬行階段(7~12個月),就是寶寶還沒走路的時候穿的鞋子。
步前鞋的主要功能是美觀、保暖。應該是鞋面比較軟、鞋底比較薄,比較軟的,透氣的,需要給寶寶足底比較好的觸覺反饋。
學步鞋
學步鞋,一般寶寶(8~15個月)學步階段,適用于開始學走路階段的鞋子。
學步鞋,應該選輕便、有保護作用的鞋底,鞋底較軟,鞋底前1/3處需要非常容易彎折;腳掌部位需要夠寬,夠高,讓腳趾有足夠空間;腳跟部位要緊密包裹住小腳,能支撐住腳踝,不要穿過松的鞋子。
有的品牌只有學步鞋,有的品牌將學步鞋分1段、2段,總體和前面的“學步鞋”類似。有一些細微差別。
1段學步鞋指的是剛學走路,走路還搖搖晃晃的階段的寶寶穿的鞋子。相對2段學步鞋,1段鞋底偏薄,前1/3彎曲度更好。
2段則是寶寶學部后期的鞋子。已經能夠平穩走路,運動量大的寶寶,基本上等同于后面的“穩步鞋”的含義。和1段相比,2段學步鞋鞋底更結實耐磨一些,鞋底更防滑;鞋身更耐磨。
但對于初學走路的寶寶,光腳還是最好的選擇,讓足部直接接觸地面,增強足底抓地感,培養平衡力。
穩步鞋
一般寶寶學會走路,能夠穩穩當當地獨自步行的階段穿的鞋子,叫做“穩步鞋”。
穩步期兒童需要正常的兒童鞋,而兒童鞋須具備幾個要點:鞋底彎曲與腳行走的彎曲部位相吻合(鞋底往前三分之一處彎折);后跟杯硬能支撐腳踝;鞋頭硬防砸腳趾;鞋內墊不能是很軟的海綿,要有回彈性,刺激足底神經發育;材料透氣無異味。
機能鞋
機能鞋是從日本舶來的概念,是日文翻譯過來。理念上,是指根據人體力學原理設計,針對嬰幼兒的“腳步形狀”和“行走方式”,配合嬰幼兒步行狀態而開發的功能齊全的嬰童鞋。
實際上,我國并沒有關于“機能鞋”的相關標準,所以這個概念更多的是一種營銷用詞。正常的寶寶,不需要什么過多的功能,正常選鞋就可以。如果足部有發育異常的一定要看醫生,遵醫囑。
兒童鞋到底怎么選?
一折,鞋底正確的彎壓應該是在前掌三分之一處,因為鞋底的曲撓線,要跟寶寶的腳的區撓線相吻合,才能引導小朋友正確的行走。
二捏,鞋子的后跟部位必須有足夠的硬度,保護兒童柔軟的踝關節,防止踝關節受力傾斜,引起O型腿,或X型腿。鞋子的前部包頭,也需要足夠的硬度,防止磕傷、踢傷、砸傷腳趾。
三擰,正常的鞋子必須有足夠穩定性,規范小朋友的正確的行走方式,如果太容易變形,小朋友在行走過程,容易扭傷腳部,或養成不好的行走習慣。
四按,鞋墊的前掌部位不能太軟,太軟的鞋墊會導致小朋友的的腳部神經感應不到,行走過程我們需要訓練小朋友的前掌、腳趾抓地能力,促進足弓發育、足底神經及大腦神經正常發育。
五聞,小朋友的對化學有害物質的抵抗能力很低,兒童鞋必須嚴格使用無毒、無害的環保材料制作。
常見寶寶鞋子的品牌有:MIKIHOUSE、基諾浦、江博士、ariaca(艾芮蘇)、Robeez、tiptoeyjoey、Old Soles、Asahi、Stride Rite、Melissa(梅麗莎)、卡特兔、迪卡儂、Adidas、NIKE、泰蘭尼斯、GEOX、斯凱奇(SKECHERS)、Clarks、ASICS(亞瑟士)、小藍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