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過釉上新彩、粉彩、古彩及釉下彩的工藝技法進行創作,用陶瓷繪畫技術手法展現動人的美景、靈活現的人物等不同內容,讓人在色彩的變幻之間走進陶瓷繪畫的藝術世界,達到令人心動的藝術效果,這個人就是呂威。
呂威,1962年11月出生的黑龍江省牡丹江市,常年居住北京從事藝術創作,現任黑龍江陶瓷行業協會常任理事、黑龍江省陶瓷藝術大師。
以雪中景致觀照萬千世界
自東晉時期出現到唐宋興盛,再到明清時期的繼承發展,在中國古代繪畫譜系中,以雪景為題材的繪畫數量眾多,涉及到山水、花鳥以及人物等各畫科。而當代畫家中,致力于冰雪繪畫的中國畫創作者亦不在少數,在這其中,呂威也一直在探索。
雪景畫因其獨特的色彩和構圖,為畫面營造著富有意境的虛實效果;其所表現出的孤獨、寧靜、清凈、生命意興等意境,不僅體現著畫家對四季中冬景尤其是雪這種景物獨特的喜愛之情,更表現了畫面之外畫家的創作心境以及其所向往的人格精神世界。而呂威的作品,則在繼承這樣的精神特質的同時,致力于拓展雪景中國畫的圖像意義。
無論是鴻蒙的西域組畫,還是蒼茫的東北大地,作品描繪景中僧人仰望高山上的寺廟,天空與雪山茫然一片,山勢雄險,寺廟圣潔,銀裝素裹的世界更是讓觀者為之心靜,和畫中的人物一起呼吸到清新的空氣,感受到穹頂山峰的禪意所在。
能讓畫面更為平淡天真,捕捉到不易被留意的自然生機與意趣。呂威在構圖的形式感上,以黑、白與點綴的紅、藍色對比運用,又體現了當代的節奏美感和時代精神,并把這一切富有詩意地描繪出來,情景融洽,給人以化古為新的感受。
呂威的中國畫作品,于造型嚴謹中見出優美,于用筆穩健中透溢潤枯相間,于渾厚色彩中展現典雅,體現了其富有現代繪畫色彩審美理念與效果。他在探索當代中國畫特別是雪景作品的表現技法的同時,也在積極吸取傳統繪畫技法的精華,達致以雪中景觀去觀照萬千世界的審美效果。
以槐憶故鄉將記憶封存
將回憶化作裊裊炊煙,穿過一馬平川的麥田,繞過郁郁蔥蔥的蘆葦叢,掠過純樸的笑臉,走進了日思夜想的老屋,停留在那棵老槐樹下。每到花期來臨,一串串潔白的槐花綴滿樹枝,仿佛空氣中彌漫著淡淡的素雅的清香,沁人心脾。呂威擅繪花,尤以槐花見長。
在呂威的筆下,屋前的大槐樹,不知黃綠了多少茬。聞著槐花香,仿佛時光流去的只是歲月,卻帶不走年少時的記憶。
呂威的陶瓷繪畫作品,槐花在微風中輕輕地擺動著,仿佛向人們訴說古老的故事。一草一木的變化,見證著時光的荏苒,讓故鄉變得更有故事。
這些年來,呂威優秀作品不斷涌現,曾和清華大學美術學院陶瓷系楊永善教授共同制作了《鐵紅結晶釉弦紋瓶》,此作品于2006被中國美術館收藏,是中國美術館歷史上第一次收藏陶瓷作品;《瑞雪(高溫顏色釉綜合裝飾瓶)》在由中國陶瓷工業協會舉辦的2019中國(北京)國際精品陶瓷展覽會暨第八屆“大地獎”陶瓷創作創新設計大賽中榮獲銀獎;《槐香憶故》在由中國陶瓷工業協會舉辦的2019中國(北京)國際精品陶瓷展覽會“向新中國成立七十周年獻禮”陶瓷藝術創作與設計大賽中榮獲傳承創新獎,同年榮獲由中國陶瓷工業聯合會頒發的“龍瓷杯”金獎;作品《物慧槐香》在北京國際展覽中心由中國陶瓷工業協會主辦的2020年第九屆“大地獎”中榮獲特等獎。
2015年8月,呂威受邀參加了抗戰暨反法西斯勝利70周年書畫展;2016年1月,他參加了丙申年新春書畫小品展;2016年9月,在紀念房山石經刊刻與云居寺創建1400周年暨書佛畫禪抄寫石經活動中,其作品《達摩祖師像》,被云居寺文物管理處永久收藏;2018年,他與荊貴家合作創作的《國槐》,入圍了由中央文史館、國務院參事室和中國文聯共同舉辦的《中華家園美術創作項目》;2019年9月,他受邀參加了由中國文聯舉辦的“我愛你、祖國—慶祝中國成立七十周年第二屆新文藝群體畫家優秀作品展”。